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7月7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辅导员高亮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前往湘潭市湘潭县石鼓镇的实践之旅,深入探访石鼓油纸伞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开展主题鲜明德“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深入石鼓镇油纸伞协会,并与当地油纸伞行业七家企业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气氛热烈,交流深入。各企业负责人围绕直播技术应用、新媒体平台搭建、跨境贸易拓展等核心议题,系统阐述当前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与面临的挑战。潘竟成老师提出了公众号注册、提高伞面图案设计质量、合力搭建国内国外新电商平台等相关措施,为石鼓镇油纸伞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新设想。“此次与实践团的深入研讨,令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师生们结合专业知识,在电商销售优化这一领域,收获了诸多启发。我们热切期盼未来能深化与湖南科技大学的合作,携手探索石鼓油纸伞的创新发展之路,让这承载着千年古韵的伞中瑰宝走遍中国,走向世界。”协会会长周乐说。

1:实践团开展专题研讨会。倪洋洋供图

完成富有成果的研讨会后,实践团成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走进了宇昌油纸伞产业基地,深度调研其产业发展实况,力求为这一非遗瑰宝的传承与振兴 贡献青春力量。在生产车间,成员们得以零距离接触油纸伞制作的十余道核心工序。他们认真观察、虚心请教,从严谨苛刻的竹骨选材开始,细致了解如何甄别竹龄、竹质;在削制环节,惊叹于匠人娴熟的刀工将粗竹化为匀称纤细的伞骨;在裱伞面工位,学习纸张的裁剪、粘贴技巧,体会力度的精妙掌控;在上桐油阶段,感受天然桐油如何赋予纸伞防水耐用的特性。成员们不仅亲睹了坚韧竹条如何经过匠人巧手一步步蜕变为精密的伞骨架构,更驻足欣赏了伞面上描绘的各式精美纹样,这些纹样深深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每一笔都诉说着历史的韵味。通过与技术工人交流,实践团队系统收集了选材、伞骨加工、伞面制作等关键数据,获取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高亮老师表示,青年人要抓牢石鼓文化命脉,发扬工匠精神。传承石鼓工艺不仅使石鼓文化焕发新生,更让传统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

2:实践团成员在感受成品油纸伞。邹丽供图

在系统了解石鼓油纸伞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后,实践团在潘老师带领下,继续深入湖南竹宝工艺品有限公司调研石鼓油纸伞产业,重点考察油纸伞产业的现代化运营与文化价值转化路径。了解油纸伞非遗文化发展历程后,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传承保护举措与产业化发展思路。实践团成员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品牌形象、拓展电商销售等建议。

3:实践团在了解石鼓油纸伞文化。许晨依供图

实践团表示,宇昌红火,石鼓繁荣,伞举千家梦。希望油纸伞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文化内涵,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文旅融合体验名片。

通讯员:沈文涛 郭慧婵 刘美玉 何春晓 雷婷芳 罗妍/摄影 倪洋洋 邹丽 许晨依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邹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丽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