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肖丽晴、李翠怡)为深度融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精准架设高校科研力量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对接桥梁,7月2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影兴乡・青春助农”青年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主动出击,在徐彪教授的指导下,联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南繁种业所”)安玉兴研究员及其大陇淮山项目团队,将一堂生动的农业科技实践课搬到了普宁市南溪镇大陇村的淮山种植基地。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田间地头的学习,更是青年学子感知产业脉搏、立志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为服务南溪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埋下了青春的种子。

主动对接,青年力量叩响产业之门:

“突击队”南溪镇三下乡活动,正值当地全力发展淮山特色产业。队员们怀揣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服务意识,在带队老师的协助下,积极主动与南繁种业所对接。邀请安玉兴及其团队向“突击队”队员们介绍大陇村淮山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通过校所联合,在乡村农业生产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构建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精准对接乡村产业发展需求,践行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时代要求。

▲图为安玉兴研究员为青年突击队队员授课  李翠怡摄

田间课堂,专家倾授点亮求知之火:

队员们抵达大龙村淮山基地,安玉兴正带领团队顶着烈日在试验田开展淮山测产试验。“突击队”的到来,安玉兴化身“田间教授”,为突击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从撂荒地蝶变成150亩优质GAP认证淮山基地的过程,讲解大陇淮山的生长特性、土壤环境与产业现状,亲自示范种植技术,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堂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极具实操性的“泥土芬芳”实践课。

“模具种植”解密: 安研究员亲手示范了“地上模具种植”这一核心技术的操作精髓,细致入微地讲解了模具安装的角度、深度把控要点,以及如何通过精准安装引导根茎定向生长、有效减少虫害、显著提升淮山商品品质。队员们围拢在田埂边,聚精会神地观察、记录,不时就模具固定、高度设置等细节踊跃提问,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品质与生长慧眼识: 安玉兴毫无保留地传授了如何准确辨别淮山根茎品质特征、科学判断其生长阶段等专业诀窍,让书本上的知识在田间地头变得鲜活可触。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沉浸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的兴趣,大家纷纷动手尝试、交流心得,对淮山规范化种植技术有了深刻理解和初步掌握。安研究员还系统介绍了立体槽栽培模式、病虫害绿色精准防控(如针对蛴螬、地老虎的防治策略)等高效技术体系。

从学习到赋能,青春突击队立志产业贡献:

通过安玉兴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和项目团队的现场交流,突击队员们不仅“零距离”获取了淮山产业从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到病虫害防控、加工流通(如气调保鲜、冷链物流)乃至循环利用(“种植-加工-养殖”循环体系)的全链条“第一手”知识,更亲身感受了科技如何将撂荒地变为“金土地”的奇迹。这极大地增强了队员们运用科技服务农业的信心。

此次深入农业产业现场学习,队员们深受启发,倍受鼓舞,纷纷表示立志将专业所学与农业产业一线所见所学认真梳理、及时消化吸收,形成后续精准科技服务的具体方案或政策建议,努力为破解当地产业发展瓶颈、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精神。

▲图为安玉兴研究员与青年突击队合影  李翠怡摄

当青春的探索精神遇上知名专家的田间课堂,当科技的种子播撒在求知若渴的心田,大陇淮山基地见证了产教融合的生动一幕。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影兴乡・青春助农”青年突击队做到知行合一,担当有为,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努力书写从“学习者”向“贡献者”转变的青春篇章,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邓汝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汝平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