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闵丝雨、陈容、刘嘉航)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郑场镇,七月骄阳似火,青春热情更炽。近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星火”实践队与重庆移通学院“筑梦”实践队跨越山水,首度携手汇聚于此,共同拉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帷幕。两支队伍以“星火燎原”的信念与“筑梦未来”的担当深度融合,在七彩假期、文旅宣传、社区关怀、儿童帮扶等多领域协同发力,为郑场镇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高校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图为“星火”实践队与“筑梦”服务队合影
“星火”引路,“筑梦”深耕:双队协同释放倍增合力
本次联合实践以“星火”之名点燃希望之光,以“筑梦”之志深耕发展沃土,实现理念与实践的深度交融。在郑场镇中心学校,“七彩假期”夏令营成为双方协同的首个阵地。“星火”队员发挥教育专长,打造趣味科普与红色文化课堂;“筑梦”队员依托艺术优势,带领孩子们体验创意美术与音乐律动。课程表上两校标识并肩,教室里两队旗帜辉映,孩子们在多元课堂中快乐成长,笑声盈满校园。
▲图为实践队开展文旅调研、山区种植产业采摘体验、爱心托管班飞盘授课等
多维赋能乡村:从“一老一小”到文旅兴业的立体实践
两队名称相映成趣,实践维度覆盖乡村发展关键环节:“托”举朝阳:针对留守儿童,“星火”队员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筑梦”队员组织心理团辅与趣味运动,用真情填补亲情缺位;“暖”护桑榆:在社区长者之家,队员们联合开展“银龄关怀”。健康监测、反诈宣传细致入微;体操舞蹈、八段锦、太极文化传承,青春活力与传统韵律碰撞出温暖火花;“镜”绘山水:打造《美丽郑场》文旅记录片。无人机掠过卧龙湖畔,“星火”聚焦非遗技艺,“筑梦”探访创业故事,镜头内外凝聚着对乡土未来的共同期许。
▲图为爱心托管班课堂、老年人健康太极课堂
携手筑梦郑场:青年力量共谱振兴协奏曲
首次合作成效显著,源于两校青年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深切认同。“‘星火’象征微光汇聚的燎原之力,‘筑梦’代表脚踏实地的未来构建,”星火队长闵丝雨在联合总结时表示,“双队协作优势互补,如宣传片拍摄中,他们精于策划,我们擅长影像,真正实现了1+1>2。”郑场镇党委书记徐继艳高度肯定:“高校青年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这种创新模式为基层带来了更专业、更持久的智力支持。”
▲图为“星火”实践队与“筑梦”服务队合影
据悉,此次联合行动是两地高校响应团中央号召的创新实践。活动虽暂告段落,但“星火”与“筑梦”已约定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共建实践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开展云端交流,并筹划明年扩大协作规模。两股青春力量的交汇,不仅为郑场的夏日增添亮色,更在黔北大地深植下校地融合、青年协力的种子,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绘就充满希望的青春注脚。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史贵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贵鹏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