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媛 田雪萍)为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智慧,助力构建以科学共治、责任共担为核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新范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绿色动能。7月2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化筑清,河安民兴”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益阳市幸福渠,开展流域调研与环保宣传,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一)调研先行:科学护河有依据
上午9时,团队成员沿幸福渠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水质观察、环境记录等方式,系统评估流域生态现状。调研中发现,河岸散落塑料瓶、包装袋等生活垃圾,团队立即分工协作,手持夹钳、垃圾袋等工具开展清理工作。队员们俯身捡拾、分类归置,累计清理垃圾20余公斤,有效还原河道整洁面貌。“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真正体会保护河流的紧迫性。”队员邹攀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二)宣传同行:环保理念入人心
下午1时30分,团队转战益阳市万达广场,设立环保宣传台,向市民发放自制护河宣传单300余份。队员们结合专业所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污水直排、垃圾污染的危害,并呼吁居民从“不乱扔废弃物”“节约用水”等小事做起。活动现场,不少市民驻足聆听,一位带孩子参与互动的家长表示:“年轻人带头做环保,我们更要跟着学!
(三)结语:青春担当,让绿水长流
此次实践是湖南城市学院学子响应“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缩影。团队负责人曾敏淇表示:“我们将持续跟踪幸福渠生态治理,探索‘高校+社区’联动的长效护河机制。”未来,团队计划通过水质检测实验、环保课堂进乡村等活动,推动河流保护从“一时清”到“长久清”,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熊媛 田雪萍 龙林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林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