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张玲玉、江梦怡、邓警华)近日,怀化师专“青创振乡”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辰溪县大水田乡岩屋塘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党建为引领聚合力,以AI技术赋新能,以文化传承续根脉,以校村联动焕新颜。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在田野间书写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生动篇章。

图为实践团师生在大水田乡合影

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合力

红色实践悟初心。实践团深入岩屋塘村走访退伍老兵,倾听他们断断续续却饱含深情的回忆,谈及参军初心时,“保家卫国,报效国家”的誓言依旧掷地有声,浑浊的眼眸中瞬间燃起光亮。党员师生在聆听中触摸历史温度,于字里行间叩问初心,红色精神的内涵愈发清晰,初心在回望中愈发坚定,推动党员师生将这份感动切实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党建联建固根基。学校行政第三党支部、小学教育学院第二党支部和实践团在岩塘屋村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为乡村小孩捐赠爱心书包和文具、为老人赠送纪念水杯,乡镇负责人回赠锦旗,映照出校地携手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心。此次党建联建活动是一堂生动的育人实践课,更是育人使命与乡村渴盼的深刻共鸣。

图为学校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校村联创强纽带。校村联合举办联欢晚会,党员师生志愿者指导的武术-舞蹈串烧《桃花扇》,尽展乡村少年儿童风貌;村民的广场舞《手心有你》,踏着丰收的鼓点,舞出了土地赋予的蓬勃生命力。志愿者和村民一起深情朗诵《我爱大水田》、和孩童合唱《我的祖国》,两股声浪汇成对乡土最深沉的礼赞……青春的创造力轻盈融入田野的脉动,联欢舞台化作梦想的田野。

图为校村联欢晚会现场

AI赋能,深耕“一老一小”

打造特色课程。实践团为乡村儿童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在“三原色的奥秘”中触摸色彩规律,用创意树叶画实现自然探索,环保理念在“变废为宝”课上悄然扎根,“健康密码”在“七步洗手法”模仿赛、膳食宝塔游戏中牢记心间。这些兼具趣味性与启发性的学习体验,转化为孩子们在作品展示环节的骄傲神情,探索世界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识的嫩芽在实践的土壤里悄然生长。

图为“创意树叶画”课程作品展示

点亮孩童梦想。实践团依托智能系统,打造‌AI跃动课堂,通过电子计算分析毽球制作缠绕圈数与耐踢性,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帮助孩子们及时调整动作,有效规避运动损伤,将健康运动意识融入乡村课堂。开展“AI圆梦”活动,用AI工具将20余名孩子的职业梦想生成个性化职业形象,在智能交互中点燃其逐梦热情。

图为孩子与 AI生成的梦想职业形象合影

解锁老人愿望。实践团成员为老人们拍摄了“惊喜”照片——用AI技术将照片背景替换成老人们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当老人们看着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前、“登”上万里长城,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眼角的皱纹里都盛着笑意。团队共为30余位老人制作了这样的“圆梦照”,这些照片不仅成为老人们时常翻看的珍贵回忆,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科技的温情。

图为实践团为老人“拍摄”的AI圆梦照

根植本土,赓续传统文化

传承民俗民韵。墙绘作品《古艺新动力・健民兴乡村》以浓墨重彩勾勒舞狮腾跃、彩龙蜿蜒、锣鼓铿锵的场景,将乡土民俗元素融入视觉艺术,既重现了传统民俗的鲜活样貌,也让沉淀的文化记忆绽放出新的生命力。开设的扎染团扇课,则让孩子们在学习捆扎、浸染工艺时融入诗句创作,蓝白纹样与古典诗词相映成趣,非遗技艺在童稚创作中焕发新韵。

图为墙绘作品《古艺新动力·健民兴乡村》创作现场

发掘特色文化。实践团深入挖掘岩屋塘村本土记忆,从村民口述中梳理村落历史脉络与情感符号。村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古银杏树,用数百年的生命见证村庄兴衰、记录岁月故事,成为墙绘《白果树凝岁月,岩屋塘焕生机》的蓝本;将村民对家乡的憧憬融入《最美我家乡》墙绘作品,让这些独特元素转化为承载乡愁的文化符号,成为展示村落魅力的生动窗口。

图为墙绘作品《白果树》创作现场

焕彩人居环境。结合当地传统民俗、特色文化,综合村民意见建议,实践团精心设计完成百余平米的墙绘作品,让斑驳老墙变身“乡村画廊”。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家乡的山水之美呈现在镜头之中,金红的舞狮、蜿蜒的彩龙栩栩如生,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文化图景……图文并茂的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有效提升了村民们共建和美乡村的意识。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玲玉、江梦怡、邓警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玲玉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0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