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荣昌安陶小镇文化内涵,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学子将所学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近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文旅康养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荣昌安陶小镇进行调研、研学、宣讲、创作等系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为千年陶文化注入青春动能,为安陶小镇文旅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多维调研,全面梳理安陶小镇发展脉络

7月2日,实践团首站开展安陶小镇调研。面向游客与当地居民,围绕荣昌陶文化认知渠道、旅游体验满意度、文化发展期待等维度、设计问卷并完成200余份回收,捕捉市场需求;针对荣昌陶非遗传承人、陶艺创业者人员,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聚焦传承困境、产品创新、发展思路等关键问题,形成深度访谈报告。

此次调研不仅为后续实践活动提供一手数据支撑,更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联动关系,为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沉浸研学,探寻非遗技艺与旅游资源价值

7月3日,实践团以“非遗技艺研学+旅游资源评估”为双主线,开启沉浸式研学活动。团队拜访非遗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大师刘吉芬,听其详解揉泥、拉坯、烧制等繁复工艺,分享坚守传承的初心及创新实践。之后,实践团走进荣昌陶博物馆,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馆内文物进行了考察。大家观察汉代陶灯、陶俑,了解早期制陶技艺的历史;感受荣昌陶“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工艺特色,分析其在旅游中的美学价值和体验潜力。同学们边考察边记录,为后续导游词创作收集素材。

社区宣讲,播撒荣昌陶非遗传承的少年火种

7月4日,实践团走进荣昌兴发社区,为少年儿童开展荣昌陶文化宣讲,将所学的“讲解技巧”“互动设计”应用于实践。团队以“PPT可视化+非遗故事”形式,讲解红泥原料、刻花等工艺特色,以及刘吉芬大师革新泡菜坛的匠心故事。孩子们听闻匠人故事不时惊叹,对“守护老手艺”的呼吁热烈回应,显露出传承决心。社区负责人表示,活动让非遗融入乡村教育,激发孩子家乡自豪感,播下传承种子。

创作推广,编写导游词与拍摄视频助力小镇旅游

7月5—6日,实践团聚焦安陶小镇旅游推广,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所学,编写导游词并拍摄宣传视频。团队成员以小镇古驿道、陶宝古街、火神庙等核心景点为载体,严格遵循“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游览引导”的专业框架,编写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导游词。在推广视频拍摄中,团队成员发挥所学,运用“短视频脚本设计”“镜头语言运用”等课程知识,全程参与到宣传视频的策划、拍摄、剪辑等各个制作环节,最终制作出的视频兼具视觉冲击力与文化韵味。这些导游词和宣传视频将成为小镇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吸引更多人感受千年陶文化魅力。

此次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文旅康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调研、研学、宣讲、推广为实践链条,构建起“认知—理解—传播—推广”的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助力闭环。通过梳理成果、转化建议、推广导游词及宣传视频,不仅为荣昌安陶小镇文化宣传和旅游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践行了“以专业所长赋能地方发展”的育人理念,让千年陶韵在专业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银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