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12 日讯(通讯员 刘方瑜、张育俊) 广东高校学生组成的 “数商兴农” 实践团深入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农事体验、产业对接等形式,见证数字技术激活传统农业的过程,亲身参与乡村振兴实践。

从传统农田到共享农场:矮光村的美丽蜕变▲图为矮光村工程前期施工现场

“第一次来矮光村时,这里的土地还是一整片荒地。” 团队队长回忆道。如今,在强村公司运营下,矮光村已打造出集休闲、体验、生态于一体的共享农场,成为周边市民周末打卡的热门去处。

▲图为村民们奔跑在彩虹栈道上

走进农场,一条彩虹色木质栈道蜿蜒穿过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田,栈道两侧农田被整齐田埂划分成方块,每个方块以二十四节气命名,供市民认领种植。农场采用蚯蚓肥培育土壤,全程不打农药,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团队成员漫步栈道,感受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

强村公司对接:探索 “共享农业” 新模式

强村公司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共享农场运营模式时表示:“通过土地流转整合资源,把闲置农田变成可租赁的‘城市菜园’,市民可认领土地体验农耕乐趣,也能委托代管,收获时直接配送上门。”

实践团与负责人在路途中交流,从产业困境谈到发展盼头,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让 “乡村振兴” 从书本概念变为眼前课题。成员们卸下 “学生” 标签,以青年的热忱触摸乡村脉搏,在交流中探寻青春助农的发力点。

▲图为“数商兴农”成员听负责人介绍

青春汗水浇灌希望田野:劳动课堂开在瓜田间

下午,团队成员戴上草帽、拿起农具,化身 “临时瓜农”。在技术员指导下,大家学习麒麟西瓜植株调整技巧。“主蔓要保留 4-5 条子蔓,侧枝过多会影响果实品质。” 团队成员边修剪边向同伴讲解。烈日下汗水浸透队服,但看到自己护理的瓜田结出饱满果实,同学们成就感油然而生。

▲图为“数商兴农”成员在瓜田学习麒麟西瓜的种植知识

大棚里的吃瓜体验:解码产业振兴路径

在矮光村大棚中,实践团成员见识到麒麟瓜 “吊着种” 的种植方式。负责人介绍,吊着生长的西瓜受光均匀、形状周正,甜度也因科学管理得到提升。亲手摘下果实后,成员们更直观感受到新农人巧思与农业科技的力量。

▲图为“数商兴农”成员与负责人一同采摘西瓜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矮光村的实践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蓝图,而是在土地流转的契约里、在大棚藤蔓的生长中、在城乡对接的物流线上一点点实现的生动实践。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田间地头的思考,结合专业所长,持续打磨数商助农方案,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乡土,以数字化思维激活更多乡村资源,让 “共享农场” 的模式焕发更大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青年动能。

一审 | 林婕儿 张安俊

二审 | 孙杏桃 马婧潇

三审 | 马南奎

图文|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实践团 刘方瑜 张育俊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润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润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1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