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10 日讯(通讯员 刘方瑜 张育俊)七月盛夏的水口下源村,蝉鸣伴着稻浪翻涌。一支由广东高校学生组成的 “数商兴农” 实践团踏着热浪进村,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里,他们用脚步丈量村落肌理,以行动衔接理论与乡土,在灯光下、田间地头的泥土里、乡村校园的笑声中,写下属于青年的基层答卷。

调研走访:在烟火气中打捞真实需求

“数商兴农” 实践团成员漫步村落,与老人温馨合影,传统壁画前,笑容传递着对乡村的热爱,走进街头开展调研,在人间烟火中探寻发展需求,让知识对接实际。广东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以青春之名,扎根土地。从村委到街巷,从交流到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践行担当。

▲图为“数商兴农”成员与老人温馨的合影

田间劳作:在汗水中读懂 “粒粒皆辛苦”

“原来除草要贴着根拔,不然过几天又长出来了。” 午后的稻田里,队员张育俊的 T 恤已被汗水浸透,他一手攥着杂草,一手抹着脸上的汗珠,旁边戴斗笠的刘奶奶正手把手教他辨认稻苗与杂草。

实践团的田间实践从第二天开始,队员们主动提出帮村民分担农活。刘奶奶家的两亩稻田成了实践地,老人种了一辈子地,起初对这些 “城里娃娃” 不抱期待:“细皮嫩肉的,哪能干这活?” 但看着队员们跪在泥地里一点点除草,裤脚沾满泥浆也没人喊累,她默默递上了自家晒的凉茶。

▲图为“数商兴农”成员在帮助农民除草

校园互动:用陪伴编织乡村童年色彩

活动前两小时,队员们就和学校老师一起忙碌起来。幼儿园教室被改造成活动场地,队员们搬来课桌拼成长桌,将提前采购的蓝色气球系在桌角,后勤老师则端来切好的西瓜和意面。“气球要低一点,孩子们够得着。” 队员们反复调整布置,直到校长笑着说 “比过节还热闹”。

交流会上,28名孩子围坐成圈,队员们轮流讲起大学故事。当问到 “长大后想做什么” 时,小黄大声说 “想教爷爷用手机”,因为 “爷爷不会视频,想爸爸妈妈了只能哭”。这句话让在场的队员们沉默良久,队员当即拿出手机,教孩子们如何用视频通话:“以后你们可以教爷爷奶奶,这样他们就能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了。”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自己画的画塞给队员,画上有戴着红领巾的小人,还有写着 “谢谢哥哥姐姐” 的歪扭字迹。队员们说,这些画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图为“数商兴农”成员在和小朋友交流

实践后记:在乡土中校准青春坐标

“以前总说乡村振兴,直到真正走进来,才明白这四个字的重量。”离开下源村那天,刘奶奶带着几个村民来送他们,竹篮里装着新鲜的蔬菜和鸡蛋。“常回来看看。” 老人的叮嘱让队员们红了眼眶。

车窗外,稻田在风中起伏,实践团的青春足迹已印刻在这片土地上。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报告中所写:“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脚下的泥土、手中的杂草、孩子的笑声,是这代青年必须接过来的接力棒。”(图文: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数商兴农”实践团  刘方瑜 张育俊)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润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润灵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75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