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搏砺公益”支教团一行12人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搏砺公益”支教团一行12人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开展以“盾牌舞中的武学匠心”为主题的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永新盾牌舞作为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访谈传承人、参观非遗馆等形式,深入挖掘盾牌舞的独特魅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探源历史:博物馆里寻根脉
上午,支教团成员抵达吉安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陈与详实的史料,系统学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脉络。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永新县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后续调研盾牌舞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支教团队抵达吉安博物馆
▲图为支教队员学习了解“永新盾牌舞”
对话传承:宗祠天井听匠心
下午,团队专程奔赴永新县龙口镇南塘村,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盾牌舞的第二十九代传人吴金仁老师。在南塘吴氏宗祠的天井下,吴老师娓娓道来盾牌舞的起源与发展。他介绍,盾牌舞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军士流亡至南塘村后,将军事武术演化为盾牌打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年过七旬的吴老师分享了自己六十余年的习艺心得,言语间流露出对传承困境的忧虑:“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求学,能坚持学习盾牌舞的寥寥无几。”
▲图为支教团队与盾牌舞第二十九代传人吴金仁老师合影
▲图为吴老师与支教团队交谈
▲图为支教队员参观盾牌舞表演
在吴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近距离接触盾牌舞道具,学习握盾姿势与铁叉招式。尽管道具已褪去锋芒,吴老师的动作却依旧铿锵有力,一招一式尽显传统武术的飒爽英姿。武术专项的陈蓉同学感慨道:“盾牌舞与武术一脉相承,其刚劲的动作与精妙的阵法令人震撼。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一非遗瑰宝。”
▲图为支教队员体验盾牌舞道具
解锁非遗:馆藏实物见匠心
傍晚,团队前往永新县非遗馆,通过泛黄的史料与实物展品,进一步解锁盾牌舞的前世今生。队员们通过观摩实物盾牌、历史影像及图文资料,深刻体会到这一非遗项目所承载的民族记忆与艺术价值。特别是那些独特的阵法,如“四角阵”、“八字阵”,让队员们对这项国家级非遗的保护现状与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支教团队抵达永新县非遗博物馆
青春献策:创新传承聚合力
调研结束后,支教团成员结合所见所闻,围绕盾牌舞的传承与创新展开热烈讨论。团队计划探索盾牌舞游戏化路径,将其元素融入体育教学,通过趣味课堂与实践体验,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专业特长为支点,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更坚定了他们守护传统文化的信念。未来,南京特师搏砺公益支教团将继续以行动践行使命,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滕晟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滕晟衍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