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成都外国语学院中东欧语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欣禾社区,以实践行动贯彻弘扬党的精神,践行共青团育人使命。通过系列特色课程助力乡村教育,在弥补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让幸福感如夏日阳光般浸润人心。

夏日实践:以爱为引,共育成长

金色阳光洒满教室时,实践团成员魏曾群用流利德语为孩子们推开世界之窗。她将拗口发音拆解为跳动的音符,把复杂语法转化为趣味游戏,当稚嫩的 “Guten Tag” 在课堂响起,对异国文化的好奇种子已悄然埋下。

安全教育课上,队员钟怡佳将防溺水知识变身为故事、童谣与小品,故事中的问题环节,孩子们抢答声如风铃清脆,在欢笑中筑牢生命防线,自我保护意识悄然生长。​

从语言启蒙到安全守护,实践团以匠心浇灌童心。这些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用爱搭建成长阶梯,让每颗心灵在夏日里汲取向上的力量。​

志愿育才:以魂为根,共筑童心

志愿团的课业辅导课堂暖意融融。实践团以热忱态度解答问题,讲解中巧妙拓展知识边界。面对低龄儿童,队员们将绘画化作知识的翅膀,把简单易懂的道理融入斑斓色彩,始终以耐心与鼓励为笔,勾勒出快乐学习的图景,让知识如春雨般浸润童心。

图为志愿团和孩子们共同绘画

午后的红色故事会激荡人心。队员们带领孩子们走近英雄人物,用生动讲述铺展岁月长卷,让孩子们在感人事迹中触摸幸福生活的厚重根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的铿锵话语响彻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化作涓涓细流滋养心田。孩子们高举小手齐声合唱《少年中国说》《共产主义接班人》,稚嫩歌声里跳动着赤诚。​

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约,既以知识为舟渡人远航,更以红色为墨铸魂扎根,让希望的种子在童心沃土上破土而生。

巧创趣作:以环为念,共护家园

科技浪潮奔涌的时代,指尖的创造力与心灵的环保意识,恰是孩童成长的双翼。当日的课程以 “动手启智、以环育人” 为脉络,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珍惜与创造的种子。​

手工课上,志愿者化身艺术向导。简笔画教学中,孩子们的笔尖流淌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稚嫩线条勾勒出的不仅是图形,更是对世界的独特解读。折纸环节里,彩纸在小手中翻转成趣,先完成的孩子主动俯身指导同伴,指尖传递的不仅是技巧,更有互助的温暖。这双巧手实践,让 “真知” 在欢笑中扎根,让 “未来” 在协作中萌芽。

图为队员魏曾群和小朋友们拼垃圾分类的拼图

午后的垃圾分类课堂,则是一场生动的文明启蒙。卓兴燃以生活场景为课本,拆解垃圾乱丢的隐忧,阐释分类投放的深意——垃圾桶不再是简单的容器,而是资源循环的起点。孩子们高举的小手如林,抢答声清亮如溪,在互动中明白:珍惜每片纸、每颗钉,便是守护家园的微光。​

从指尖的创造到心灵的觉醒,课程如同一枚两面镜,一面照见孩童迸发的创造力,一面映出环保意识的嫩芽。当巧思与责任在童年扎根,终将生长为守护未来的力量。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负责人称:我们将继续让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交织,如经纬编织成成长的锦缎。成都外国语学院中东欧语言学院的志愿者们,正以青春之力,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播撒希望,让教育公平的种子在夏日里茁壮成长。(撰文:吴玲 图片:阮竟蝉)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玲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8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