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破晓,行囊整装。7月11日清晨,宁夏大学“西行者·传声筒”三下乡实践团10名师生怀揣热忱,踏上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征程,开展以“天山脚下的青春答卷”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访谈、影像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全景式呈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奉献故事,传递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的担当精神。
实践团队与西部计划计划志愿者合影留念
跨越语言的温暖相遇
来自江苏南京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周全讲到至今难忘的场景:七月的伊犁河谷天高云淡,“西行者”团队带着清洁工具来到河畔开展环保活动。虽然车辆误停让她们多走了两公里,却因此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沿途的维吾尔族果农看到她们汗流浃背,热情地招呼她们到葡萄架下乘凉,端出冰镇的西瓜和香甜的葡萄。“孩子们歇歇脚再走”,阿帕(奶奶)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着,还往她们包里塞了好几串葡萄。
在清洁过程中,正在河边野餐的哈萨克族家庭主动加入她们。小朋友学着她们的样子捡垃圾,孩子们的父母则递来清凉的格瓦斯饮料。“保护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大叔朴实的话语让她们倍感温暖。
这次环保行动中,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爱与善意永远比阳光更温暖。像她这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正用亲身经历打破对新疆的刻板印象,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动人的青春故事。
志愿者采访西部计划工作人员周全
架起桥梁,传递温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里,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民族团结活动,与当地各族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了民族团结的使者。
在伊宁市委组织部中,来自江西九江的志愿者朱馨怡说到,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参加当地一名维族姐姐的婚礼,大家载歌载舞,即使不会跳也要跟着舞蹈律动,沉浸在浪漫的氛围中,“在志愿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更感受到了大家之间深厚的情谊。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志愿者采访西部计划志愿者朱馨怡
青春无悔,砥砺前行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些志愿者的服务期即将结束。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却选择了继续留下来,用更长的时间,书写属于自己的西部故事。
“新疆比起很多地区比较起来,发展差距还是存在的,我还是希望能够呆在新疆,为新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新疆伊宁市政府办公室服务的陈宣如坚定地说。她表示,未来她将继续扎根西部,为这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志愿者采访西部计划志愿者陈宣如
青春对话 传递奋斗力量
每到一处,实践团成员都会架起摄像机,与志愿者们展开深入交流。“为什么选择来新疆?”“工作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这些真诚的问答常常持续到深夜。在伊宁,准备要留疆的志愿者史荣爱动情地说:“记得第一次走访时,维吾尔族叔叔阿姨非要给我摘桑葚,那份朴实的情谊让我下定决心要留下来。”她的故事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
志愿者采访西部计划志愿者史荣爱
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西部计划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生命的对话。在这里,青春与边疆相遇,理想与现实交融,写就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临别时,志愿者们托实践团带句话:“告诉学弟学妹们,新疆需要的不是过客,而是愿意扎根的同行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用心热爱。”正如他们在留言簿上写下的:“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撰写人:张紫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紫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紫轩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