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学子赴泉州非遗文化馆和花灯传习所,开展非遗文化实践活动。实践聚焦泉州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历史与创新的交织中探寻文化振兴之路。▲图为实践队大合照▲图为实践队大合照

2025年6月20日,在指导老师侯康杰老师和张友星老师的带队下,泉海“刺桐传薪”先锋队从学校出发前往第一站,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队员傅子祯充分发挥前期调研成果,化身展馆讲解员,带领全体成员系统参观馆内展陈。

▲图为实践队走进非遗馆进行参观学习▲图为实践队走进非遗馆进行参观学习

通过对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细致讲解,结合历史文献与实物展品,生动展现了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深厚的文化积淀。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积极互动,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图为傅子帧同学为大家细致讲解

2025年6月21日,实践队到达泉州市鲤城区花灯工坊,蓝帆“刺桐传薪”先锋队拜访了泉州花灯剪纸非遗传承人林伟忠老师。林老师从起源讲起,介绍泉州花灯自唐代兴盛,融合中原与海洋文明的历程。他现场演示“无骨灯”“刻纸灯”等传统制作工艺,揭秘绘图、刻纸、裱糊等十余道工序。同时,他结合现代材料与科技,分享新型花灯在光影设计、节能环保上的创新成果。

▲图为林伟中老师为大家讲解花灯

在林老师指导下,实践队员分组DIY制作花灯。从裁剪刻纸、组装灯架到调试灯光,每个环节都饱含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创新探索。数小时后,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花灯亮相。队员们在实践中领悟非遗“守正创新”的内涵,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

▲图为林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花灯▲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手工制作

本次实践活动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让团队成员了解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理念。未来,“刺桐传薪”先锋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通过文化宣讲、新媒体传播等形式,讲好非遗故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非遗,你我同行。

刺桐花又开,文脉永续传。

让我们携手守护这份千年瑰宝,

让传统在现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侯康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侯康杰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