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我的诗和远方”这个主题在爱心课堂给孩子们上课,最主要的目的是现在大环境对于人文美育并不太重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我更希望可以给他们埋下文科之美的种子,在未来有一天当他们面临学习方向的抉择时,可以想起这一天体验到的乐趣,从而听从内心的声音,去走自己的人生路,而不是盲目选择甚至陷入迷茫……”
2025年7月7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暑期赴海宁市硖石社区爱心教室,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这支由社会工作专业学子组成的队伍将依托专业优势,通过 10 节主题课程为孩子们打造寓教于乐的成长空间,助力社区教育提质,为社区孩子送上别样的暑期礼物。
不同于传统暑期托管,这支社工专业队伍带来的课程充满 “专业温度”。实践团队结合社区儿童年龄结构与成长需求,精心设计了涵盖多个领域的主题课程体系,聚焦社区对流动儿童实际需求,开展多元内容。在课业辅导环节,志愿者化身“小老师”,耐心解答孩子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我的诗和远方课程激发无限想象,孩子们在天马行空中创作自己的诗歌;科普课程探索宇宙产生与流动儿童的联系,引导孩子们体会科学奥秘,寻找自我归属感。志愿者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通过游戏互动、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协作精神和表达自信,在轻松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浸润式提升。
“课程设计全程贯穿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试图通过’体验式服务‘将儿童活动转化为内在韧性提升工具。”带队老师石卷苗介绍道,暑期实践团队从前期调研社区孩子的兴趣点,到课程目标设定、环节设计,都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仅提供专业指导。这种“实践前置”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备课阶段就提前体验了社工服务的全流程。团队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用心观察每位孩子的特点,在每天的课程结束后,让孩子们自己表达对课程的感受与需求,提供个性化支持,让爱的教育精准抵达童心。
在实践队的教学日志里,记录着更多温暖瞬间:小朋友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家乡;孩子们会关心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有没有吃饭;课程结束后在包里发现小朋友送的折纸卡片。团队成员表示:“我负责的是爱心教室中的小班,孩子们年龄较小,比较活泼,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有着旺盛的活力与精力,想象力方面很天马行空,凭借画笔将脑海中的所想一一展现出来,表现非常棒。”
西山社区的工作人员谈起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付出,满是赞许:“‘筑梦远航’小队带来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有实打实的暖心陪伴和可供效仿的榜样力量。他们策划的一系列活动,让社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变得格外充实,也给社区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
石卷苗表示,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既帮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新窗口,在他们心里悄悄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又让东方学院的学子们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切实履行了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真正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提升的双向促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的 “筑梦远航” 团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深入基层,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心系社区、为社会奉献的担当精神。这间不大的 “爱心课堂”,正像一盏温暖的灯火,照亮着孩子们前行的路,陪伴他们在爱与知识的呵护下,大胆编织梦想,勇敢驶向远方。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奕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奕含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