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贾千之、张楷浠、杨琴涵、朱雨晴、周萌萌、王宁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电信工第五届全媒体中心实践服务团,在临安板桥村开展假日课堂。活动包含音乐探索、科学实验、服饰文化、室内体育、扎染手工等丰富内容。志愿者通过趣味互动,让孩子们感受音乐魅力、体验科学神奇、了解传统服饰、享受运动快乐、领略扎染艺术。此次活动为孩子们的童年添彩,播撒知识与热爱的种子,助力他们快乐成长。
课堂伊始,志愿者们化身为音乐的摆渡人,引领孩子们踏入旋律的花园。志愿者小老师首先以 “声音侦探” 的身份,发起 “寻找身边乐器” 的趣味挑战。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用小手敲击、摩擦、摇晃身边的物品,在惊喜的发现中明白:音乐从不局限于华丽的乐器,生活本身就是一座藏满韵律的宝库。随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同歌唱,让他们切身体会音乐的魅力。在欢声笑语中,志愿者们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出沉醉的笑容,也感受到了他们对音乐世界的向往与热爱。
▲图为志愿者老师教授乐器知识
在科学探索环节,志愿者小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踏入奇妙的实验世界,一同制作手摇发电机。“实验之道,贵在躬行,妙趣皆蕴其中。”从原理的讲述到亲自上手制作拼装,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科学知识的智慧,让小朋友们亲自体会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神奇。孩子们专注操作的模样,让志愿者们看到了科学探索的萌芽和求知的热情。这堂实验课,不仅培养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拼装实验
在板桥镇社区服务中心,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原来,志愿者小老师化身 “服饰魔法师”,用趣味语言讲述服饰演变:原始人用兽皮树叶做 “天然外套”,汉朝曲裾深衣像 “会跳舞的大裙摆”。小老师还播放了古代服饰的视频,从汉朝交领右衽的礼仪特色,到唐朝襦裙、圆领袍的多元风貌,各朝代服饰跃然眼前。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踊跃举手,好奇追问 “古人怎么系腰带”,在趣味问答中认识服饰形制。这场寓教于乐的课堂,将千年华服知识转化为童真话语,既播撒了传统文化种子,也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衣冠之美,触摸历史温度。
▲图为志愿者老师教学汉服知识
下午的室内体育课同样精彩。课前,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伸胳膊、扭腰、踮脚尖,帮助孩子们 “激活” 身体,带走午睡的困意,为接下来的游戏环节做好准备。随后的 “气球不落地” 游戏点燃了欢乐氛围,三支队伍的孩子们瞪圆眼睛盯着空中的气球,这边有人蹦跳着高挥手击球,那边立刻有人做好接应准备。当气球快落地时,总有人像 “小炮弹” 似的冲过去救场,成功托住气球后,全队立马欢呼拍手,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这堂室内体育课,让孩子们在跑跳欢笑中活动了身体,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图为孩子们在玩“气球不落地”游戏
此外,服务团还变身 “魔法小纵队”,带小朋友们走进扎染的 “魔法世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像童话里的 “创意魔法师”,用有趣的方式讲述扎染的古老故事和神奇技法,并手把手教小朋友们使用格子法、直线法等 “魔法秘籍”,让一块块普通的布变成独一无二的宝贝。课堂上,小朋友们都成了专注的 “小工匠”,小心翼翼地折叠、染色,眼中满是好奇和惊喜。
▲图为孩子们进行扎染活动
此次杭电信工第五届全媒体中心实践服务团在临安板桥村开展的假日课堂,通过音乐、科学、传统文化、体育、手工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斑斓色彩。希望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们学会与知识温暖相拥,朝着星光璀璨的远方自由奔跑。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贾千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贾千之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