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立学院“守护侨都新‘硒’望之队”怀揣乡村振兴的热忱,走进江门市崖门镇横水村。团队聚焦乡村老年群体心理健康,携手横水村村委会,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心理关爱实践活动,将青春的温度注入“硒望田野”,探索“硒+康养+心理关怀”融合新路径。
问卷叩心门:倾听银发心声,筑牢关怀基石
2025年7月7日,团队成员在横水村村委会的全力支持与协助下,深入村户,正式启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活动前,村委会工作人员热情介绍了村内老人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详细讲解横水村发展规划图,帮助队员们快速熟悉村落人文环境,为精准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村委会工作人员为队员讲解村情
此次心理量表的调研并非简单的信息收集,而是融合了护理学、心理学学科的专业思维。护理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观,队员们在与老人交谈时,不仅关注其情绪状态,更下意识观察老人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言语清晰度等,这些细节在护理评估中是判断老人整体状态的重要依据——比如一位老人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迟迟不敢下笔,害怕写错,这为后续心理关怀提供了更立体的参考。
团队设计的心理量表并非随意设问,而是融入了老年心理学的核心维度:涵盖日常社交频率(判断孤独感)、对生活的满意度(评估幸福感)、情绪波动情况(识别抑郁倾向)等。在设计心理量表时,队员特意避开了过于专业的术语,用“您最近晚上睡得香吗”替代“您是否存在睡眠障碍”,这是心理学中“共情式提问”的实践,能让老人更易理解和回应。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化身“知心人”,与长者们围坐交谈,耐心讲解问卷内容。他们细致询问老人的生活日常、情绪状态与心理需求,从一日三餐到社交娱乐,从身体感受至内心期盼,每一个问题都饱含关切,每一次倾听都力求捕捉真实心声。队员们亲切的态度与真诚的交流,有效消解了老人们的顾虑,让问卷采集过程充满了温情互动。
“这不仅是一次数据收集,更是传递社会对老年群体关怀的实际行动。”团队成员表示,通过专业分析此次问卷数据,他们期望能为横水村乃至富硒乡村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提供科学参考,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认知基础。
▲图为队员们与长者们围坐交谈
关爱润心田:专业测评送温暖,情暖硒乡夕阳红
2025年7月8日,团队在前期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行动,在横水村开展了主题为“守护心灵,情暖夕阳”的老年心理关爱行动。队员们运用专业量表,为长者们进行了更细致的心理状态测评,旨在更深入地了解乡村老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潜在需求。
▲图为队员耐心为长者进行心理测评
测评现场,暖意融融。在队员轻声细语地引导提问时,长者们脸上的笑容如秋日暖阳般绽放开来。一位满头银发的爷爷听着问题,眼睛弯成了月牙,不住地点头;旁边坐着的奶奶,听着队员用熟悉的乡音耐心解释,布满皱纹的脸庞舒展开来,嘴角上扬,眼中闪烁着慈祥而信任的光芒。特别是在接过队员们精心准备的帆布包小礼品(内含两条毛巾和纸巾)时,许多老人更是笑逐颜开。他们摩挲着崭新的礼物,一边配合着测评,一边不住地感叹:“真是有心了!”、“谢谢你们这些好孩子!”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不仅是对实用礼物的欣喜,更是对这份贴心关怀和真诚陪伴的由衷认可,成为了“用心守护”最生动的注脚。
“看到爷爷奶奶们开心的笑容,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们的笑容里,有信任,更有温暖。”一位队员动情地说。
▲图为团队成员与乡亲们的暖心互动
此次关爱行动,不仅为团队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用以指导后续康养服务的规划与实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关怀举动,让长者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尊重,在乡村营造了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
青春聚力,共绘“硒”望新图景
短短两日,从科学严谨的问卷调研到温暖细致的心理关爱,“守护侨都新‘硒’望之队”的足迹深深印在横水村的土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心理健康的理念播撒在富硒乡村,积极探寻将当地富硒资源禀赋与老年康养、心理关怀服务相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硒+康养+心理关怀”)。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此次实践是专业成长与个人认知的双重蜕变。
护理学专业的队长坦言:“课堂上我们学过护士人文修养的理论,但面对真实的乡村老人,才发现‘个体化关怀’远比书本复杂。有位奶奶听力不好,我需要放慢语速、配合手势,还要留意她是否因为不好意思而隐瞒不适——这些临场应变能力,是课本教不会的。”她表示,这次实践让她深刻理解了护理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真谛,未来会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在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们纷纷表示,老人们的笑容与信任,让他们读懂了“奉献”的意义。“当那位银发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你们就像我的孙辈’时,我突然明白,我们送去的不仅是专业服务,更是陪伴的温暖。”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不是单方面,而存在于双方之中。老人们在做完一份份调查问卷后,总会表现出强烈的成就感,这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能做点什么。这次的调研让团队成员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不仅是产业兴旺,更是让每个老人都能在心灵的滋养中安享晚年。
当问卷上的笔迹记录下心声,当测评时的交流传递着理解,当小小的帆布包承载着心意,华立学子们正以青春之名,为侨乡横水村的老人们送去心灵的慰藉,为“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愿景增添温暖的注脚。他们在富硒的沃土上,不仅耕耘着产业的希望,更用心守护着乡村长者的精神家园,共绘一幅产业兴旺、人文和谐、幸福安康的乡村振兴新“枫”景。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温馨合影
(通讯员:唐欣茹 叶秋平)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昕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昕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