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黄怡、王俊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青少年书法启蒙教育。2025年7月9日,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以下简称支教团)走进九龙坡区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第二小学龙兴分校,面向一至五年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书法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秉持“以墨传情、以字育人”为理念,通过系统教学与互动体验,助力孩子们夯实书法基础、感悟汉字文化。

趣味开讲:一笔一画牵童心

“看,这是‘横’和‘竖’,它们能组成什么字?”课堂伊始,支教志愿者冉羽佳的书法作品展示引发现场惊叹,随后的“笔画找朋友”游戏更让课堂沸腾——两组孩子手持笔画卡片拼字,“卓越组”成功拼出18个汉字的欢呼,让汉字的构成之趣深深印在孩子们心里。

(图为学生热情参与参与笔画找朋友游戏。李晶晶 供图)

以自我介绍起笔,每位小朋友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爱好。多名小朋友提到"喜欢书法"并因此参与活动,也有小朋友表示"爱玩萝卜蹲"等游戏,不同兴趣的交流有效消解了师生陌生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对书法的自发关注,为后续“悬针竖、横钩等专业教学形成了自然衔接,课堂氛围在墨香浸润中渐入佳境。

(图为教师与学生合力游戏。李晶晶 供图)

墨香课堂:温故知新传文脉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复习悬针竖、垂露竖等笔画时,支教团的志愿者逐人纠正坐姿,叮嘱“起笔要稳,收笔要挺”。针对《梅花》中难写的“墙”字,他们引导孩子自查字形:“笔画是不是太挤啦?”在一笔一画的调整中,孩子们不仅学会规范书写,更慢慢懂了汉字的结构之美。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书写要领。李晶晶 供图)

新学竖钩、横钩时,志愿者拆解“切、顿、钩”动作要领,结合“寸、买、戈”等字讲解:“‘戈’的斜钩要像长刀,刚劲有力!”从笔画到汉字,从临摹到自查,文化的根脉在笔墨间悄悄延伸。

星火瞬间:歌声里的文化根脉

课间,《苟活之重生》爱国版旋律响起,孩子们跟着视频放声歌唱。重庆这座抗战名城的记忆,在稚嫩歌声里流转——这不仅是课间的放松,更是文化教育的隐性课堂,让家国情怀与书法文化一起,在童心扎根。

(图为课间的温馨合照。李晶晶 供图)

青春的笔触,既写下汉字的横竖撇捺,也绘就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图景。此次实践,支教团以书法为媒,让文化自信在乡土萌芽。

本次实践将书法技艺传授与文化自信培育深度未来融合,支教团将继续带着笔墨下乡,让墨香飘散至更多乡村角落,为全民艺术素养提升与乡村文化繁荣贡献力量。(通讯员 黄怡、王俊如)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怡、王俊如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