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筑梦:高校资源下沉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实践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团队“科创筑梦,助力双减”大学生暑期科学课程送教活动

2025年7月7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团队以党的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为指引,在荣昌区学院路小学启动“科创筑梦,助力双减”大学生暑期科学课程送教活动。活动响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要求,通过高校科普资源下沉,构建“理论+实践”的乡村科学教育新模式,为“双减”政策落地与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图为志愿者讲解实验原理)

上午9时,志愿者以表演“A4纸托水杯”魔术开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看不见的力”,抓住同学们注意力的同时为今日课堂内容作铺垫。在同学们惊叹连连时,志愿者引出“吸管吸饮料”和“飞机起飞时耳朵不适”的案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其中缘由。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师生合力解答出了气压平衡原理,让学生们结合实际现象,独立思考中领悟科学物理知识。

抢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结合阅读材料,积极作答。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同学们提出了“吞咽动作可以缓解飞机上耳朵不适”的科学方法,完成了从理论到生活实践的知识转换。

随后,志愿者开展“探究鸡蛋壳的秘密”实验。学生通过“徒手捏蛋”,发现拱形结构承压特点;通过敲击实验,验证蛋壳内外侧受力差异;最后,用7个鸡蛋组成的底座成功承重80斤学生,说明了拱形结构与桥梁设计的内在关联。

(图为学生们模拟搭建承重装置小组活动)

下午,志愿者讲授了以埃菲尔铁塔为灵感的实验,学生分组开展结构挑战:用胡萝卜块与牙签搭建高塔。各组遵循“上轻下重”原则,有的采用金字塔底座扩大支撑面,有的用三角形框架增强稳定性。最终第三组以77.5厘米高度夺冠,其“镂空抗风+底部六片加固”的设计,完美复现了真实建筑的力学逻辑。活动中,学生不断调整塔身垂直度、优化连接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课后,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学科需求,开展暑期作业辅导。

(图为志愿者辅助学生们搭建胡萝卜高塔)

(图为学院路小学师生与“科创筑梦,助力双减”团队合影)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经历了从空气动力学到结构力学的全面学习,从实验室的理论探究到亲手搭建模型的实践操作,完整地遵循了“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此次活动不仅贯彻了“双减”政策所倡导的实践教育理念,而且为乡村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文字:文隆妹;图片:王婕)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慧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慧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