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 (通讯员 杨艳、吴子江、徐小岸)为宣扬扬州传统香文化的历史与技艺,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助力文化传承与保护。7月10日,一场以“一抹文人香,浸润扬州行”为主题的扬州文人香文化宣讲活动在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街社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联合徐凝门街社区共同策划,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文化解读,让居民近距离感受千年香道技艺的魅力,为非遗传承注入社区新活力。

(图为7月10日,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暑期实践队社区宣讲。徐小岸供图)

“扬州好,香事最难忘。”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成员刘雨露以清代诗人费轩的诗句为引,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将扬州文人香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向社区老人娓娓道来。讲解过程中,成员结合扬州本土文化特色,穿插历史故事与趣味知识,并辅以实物展示和互动问答,确保老人们能够轻松理解。面对“后继乏人”的传承困境,团队并未回避问题。通过播放非遗传承人访谈短片,老人们了解到现代香品工业化对传统制香业的冲击。当屏幕上出现“00后制香师日均研磨8小时”的镜头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这种坦诚的对话,让非遗保护从说教变为共情,引发老人们关于“传统如何走进现代生活”的热烈讨论。

(图为7月10日,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暑期实践队PPT视频演示。徐小岸供图)

活动接近尾声,袅袅余香中升腾起文化创新的芬芳。在“推陈出新”环节,团队成员们以科技为媒,为千年香事注入时代新韵。当视频中展示人工智能香氛调配系统时,是古法香方与智能设备的碰撞,让老人们直观感受到非遗传承的无限可能,传统与现代在袅袅青烟中达成了奇妙和解。在“香韵共探”互动环节,老人们娓娓道来的“蚊烟驱暑”“香囊定情”等生活记忆,让尘封的民间智慧化作非遗传承的汩汩活水。社区工作人员杨子怡感慨:“这哪是单向传播,分明是两代人的文化共舞!”

(图为7月10日,寻香扬州城,探韵古非遗暑期实践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合照。徐小岸供图)

活动结束后,老人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少人对“文人香”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询问更多相关知识。社区工作人员杨子怡反馈,此类文化科普活动深受老年群体欢迎,希望未来能持续开展。团队成员们也通过老人们的积极反馈,感受到非遗传播的价值与意义。此次活动不仅成功搭建了非遗文化与社区群体的桥梁,更以香道为纽带,创新融合非遗传承与社区教育,通过科技赋能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社区实践样本。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艳、吴子江、徐小岸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艳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