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盛夏七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青年大学生实践团以“鸡血石上话传承,代际接力守匠心”为主题,深入杭州临安区,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化鸡血石雕技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调研之旅。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大师工作室、对话非遗传承人,深入探索了千年石雕技艺中的匠心传承与创新脉搏,以青春的脚步丈量文化共富之路。

图为师生参观鸡血石博物馆合影

抵达临安昌化鸡血石博物馆后,团队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钱友杰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深度之旅。展馆内,一块块昌化鸡血石色泽艳丽、质地温润,或被雕刻成精美的摆件,或被打磨成别致的印章,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钱友杰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鸡血石的品种、产地、形成过程以及雕刻工艺,带领大家从一块普通的石头,看到了它如何在匠人的手中化身为艺术品。同学们一边仔细观赏展品,一边认真聆听讲解,对昌化鸡血石的文化内涵与雕刻技艺有了初步的认识。

图为馆内收藏的鸡血石展品

刀笔刻春秋 大师话传承

昌化鸡血石,因其独特的血色纹理被誉为“石中皇后”,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匠人智慧。在昌化鸡血石博物馆,实践团队员们有幸拜会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高潮、省级非遗传承人钱友杰。钱高潮大师向队员们动情讲述鸡血石雕的历史与传承。钱大师表示,鸡血石雕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艺术的追求。“石头不说话,但作品会替匠人发声。”四十年刀耕不辍,守正中孕育新章,这是每一位传承人的使命。

图为钱高潮大师接受采访画面

图为钱友杰大师接受采访画面

传统是根,创新是翼

在潘汉斌的工作室,队员们感受到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潘汉斌作为浙江省非遗项目(鸡血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从艺四十余载,始终坚持“传统是根,创新是翼”的理念。当实践团成员吴梦如提出“如何吸引年轻人关注鸡血石雕”这一问题时,他凝视着工作室里斑驳的石屑回答:“现在的大环境里,年轻人有他们的星辰大海,传承要像鸡血石的‘活血’——不能硬灌,而要浸润。”他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非遗技艺的兴趣与热爱。

图为潘汉斌大师接受采访画面

青春印青石,浙脉永流传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鸡血石雕的历史与现状,更看到了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潜力。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成为文化共富的“凿光者”,以实际行动守护非遗技艺,传承匠心精神。

鸡血石雕技艺的传承,不仅是一门技艺的延续,更是浙江精神的生动注脚。从宋代的采石工艺到当代的石雕艺术,鸡血石见证了浙江人民的智慧与坚守。正如钱高潮大师所说:“石头不说话,但作品会替匠人发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队员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非遗文化更多的关注与支持,让这一传统技艺在数字化浪潮中继续绽放光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笑笑 吴舒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笑笑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