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湖州南浔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港廊古村落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参观丝绸博物馆、采访非遗传承人、实地调研水巷与广廊空间等方式,了解当地“水系为魂、巷弄为脉、广廊为韵”的文化特征,探索青年参与古村落发展的途径。

6月28日,实践团抵达港廊古村落。开营仪式上,港廊运营团队负责人欢迎师生。带队老师王炜说明实践目标:“重点了解港廊水系、巷弄、广廊的文化特征,思考活化可能。”团队队长谢晶晶表示将认真调研,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港廊运营团队负责人在开营仪式上欢迎实践团 王依杭 供图

团队首站参观湖州丝绸博物馆,观看历代丝绸展品,了解湖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的历史及工艺。“现场看展品比课本更直观。”队员赵依琳表示。

随后,团队采访当地刺绣非遗传承人周师傅。周师傅现场演示刺绣技艺,讲解“缠枝莲”等纹样的寓意及针法特点:“刺绣需要稳、准,急不得。”谈及技艺传承,周师傅表示:“手工的独特性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关键是如何吸引年轻人。”队员韦秋怡记录并思考利用新媒体传播非遗。

▲图为非遗传承人周师傅展示刺绣技艺 王依杭 供图

下午,团队实地调研村落核心区。成员沿水巷行走,观察临水民居建筑特点,记录河道与建筑的互动关系。队员陈佳意记录:“‘枕河而居’体现了利用水资源的智慧。”在巷弄中,成员测量、拍照记录建筑痕迹,并留意邻里互动场景。

团队重点考察村中“广廊”空间,观察村民在廊下喝茶交谈、部分广廊用作文创展示或咖啡座的情况。队员陈槿冰认为:“广廊体现了包容、闲适的共享空间功能。”团队现场讨论了优化广廊功能、提升游客体验的建议。

▲图为实践队员在港廊水巷边记录古建筑特征 王依杭 供图

首日活动结束,团队在“生活研究所”标识前合影。通过首日调研,成员对港廊水巷、巷弄、广廊构成的文化空间有了初步认识,计划在后续实践中深入探索古村落发展路径。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港廊古村落合影 王依杭 供图

通讯员:王依杭 王炜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依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依杭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