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梁明勝、唐文杰、吴雨萱、李新媛、唐先蓝、吴灿灿、李沅杰)7月7日,衡阳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音乐舞蹈组成员,带着精心设计的"音乐中的科学"特色课程,走进了近尾洲联合中心小学的课堂。这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将流行音乐与自然科学、化学知识巧妙融合,为二、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充满惊喜与启发的跨界课程,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在歌词里探寻知识的奥秘。
▲图为音乐老师授课图片
如何让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科学知识?音乐舞蹈组成员们将目光投向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旋律活泼、歌词易懂,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喜爱。我们希望以音乐为切入点,结合下乡主题,让孩子们在听歌、唱歌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科学知识。”团队负责人在介绍课程设计理念时说道。为了让课程更贴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团队成员进行了细致的准备。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他们选择了旋律舒缓、歌词富有画面感的《年轮》;面向四年级学生,则挑选了蕴含传统文化与工艺知识的《青花瓷》。两首歌曲不仅在学生中拥有较高的传唱度,更重要的是,歌词中蕴含的自然现象与物质特性,为科学知识的引入提供了绝佳的载体。课堂上,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有的学生跟着节奏轻轻哼唱,有的则好奇地盯着屏幕上的歌词,期待着老师带来的新内容。这种以音乐为开端的教学方式,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科学知识讲解,变成了一场充满互动与欢笑的探索之旅。
▲图为音乐中的科学的教学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年轮吗?为什么树木会有年轮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开启了第一场音乐里的年轮科学旅。“年轮是不是和树木的年龄有关呢?”面对孩子们的积极回应,老师展示出了年轮的照片,介绍了年轮的产生和意义。
而与二、三年级的课程不同,四年级的《音乐里的青花瓷》课程则展现了艺术与化学的奇妙联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伴随着音乐流动,老师展示的青花瓷图片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这些美丽的青花瓷,蓝白相间,图案精美,造型典雅大气。”老师的这句话,引发了孩子们的强烈好奇。课程中,老师从青花瓷的歌词介绍颜色,逐步引导孩子们探索其中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青花瓷为什么是蓝色的?这种蓝色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蓝色还有深浅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青花瓷颜料的主要成分——钴。同时根据“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分析了天青色的形成条件。
▲图为吴灿灿老师在讲授《青花瓷》中的科学的图片
此次“音乐中的科学”特色课程,是衡阳师范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流行音乐这一新颖的载体,团队成员们成功地将科学知识传递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在旋律与歌词中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随着课程的结束,那些在旋律中萌芽的科学兴趣,或许会在他们心中不断生长,成为未来探索世界的动力。而衡阳师范学院的学子们,也在这场实践中收获了教学经验与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梁明勝、唐文杰、吴雨萱、李新媛、唐先蓝、吴灿灿、李沅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明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