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龄智享”团队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于下午走进青山铺竹编馆,开启了一场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深入了解竹编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流程。

▲图为“银铃智享”团队队长刘翊为志愿者们介绍竹编历史

踏入竹编馆,馆内丰富的实物、图文资料以及现场精彩展示,宛如一部生动史书,系统且全面地呈现了青山铺竹编从诞生之初到不断发展壮大的漫长历程。追溯历史,自清代起,竹编便从单纯满足农耕需求的竹制农具,逐步蜕变,发展出一系列既具实用功能又饱含美学价值的各类器物,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创新。

在制作流程展示区,墙上详细的步骤图解与文字注释,将竹编工艺的奥秘一一揭开。从最初精心细致的选材,到晾晒去除竹子水分,再将其劈成均匀的竹篾,随后浸煮增强竹篾韧性,最后运用经纬交错的精湛手法编织成型。在竹编艺人指尖灵动翻飞间,平凡的竹子逐渐幻化为一件件精巧绝伦的器物,令在场的团队成员们赞叹不已。

▲图为“银铃智享”团队队长刘翊为志愿者们讲解竹编材料制作

团队成员们专注观察,不仅惊叹于竹编工艺的精湛,还惊喜地发现传统竹编图案中竟暗含现代设计逻辑,这一发现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志愿者们深刻意识到,青山铺竹编这项古老技艺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智慧与文化底蕴。他们表示,在亲身学习竹编制作后,会进一步组织当地小朋友开展竹编小手工教学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并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银铃智享”团队成员在竹编文化馆前合影

此次青山铺竹编馆的参观学习,让“银龄智享”团队对非遗传承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认知,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团队的努力下,青山铺竹编这一非遗瑰宝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帅 张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10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