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网后鱼生”乡村振兴实践队奔赴龙岩,开展融合现代水产科技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深度研学活动。实践队以科技助农、文化兴村为路径,在龙岩这片土地书写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用行动践行使命。

实践队首站抵达龙岩东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专业技术人员引领下,师生深入现代化标苗车间,近距离观察鱼苗人工分级筛选全流程。从鱼苗的精细分拣,到种苗质量把控、绿色养殖技术应用,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实践队探究的焦点。

探秘现代渔业: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师生围绕水产养殖前沿议题,与企业负责人热烈探讨,试图找到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有效路径,为闽西地区水产养殖业升级注入“蓝色动能” 。此次走访,不仅拓宽航海学子在渔业科技领域的视野,更搭建起校企合作新桥梁,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网后鱼生”实践队与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


溯源乡土文化:农民画里的乡愁与振兴

随后实践队奔赴漳平市新桥镇新桥村,在当地农村文化中心,一场农民画展览成为体验乡村文化振兴的窗口。色彩浓烈、质朴生动的画作前,队员们驻足欣赏。这些由当地农民亲手创作的画卷,鲜活呈现闽西农耕习俗、自然风光,更记录新时代乡村巨变。

“农民画是咱老百姓的生活写照,也是留住乡愁的法子,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咱村子。”镇政府接待人与队员交流时谈到。实践队成员与农民画创作者、村干部深入交流,深刻体悟到农民画的多重价值——它是艺术,更是凝聚乡风文明、激活文化自信、带动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

(“网后鱼生”实践队参观农民画 )

锚定振兴方向:青春力量融入田野

龙岩之行中,“网后鱼生”团队与企业、乡村签署共建协议,锚定专业特色与时代命题发力。在东井生物,聚焦水产产业“芯片”,探索智慧渔业赋能产业振兴方案;于新桥村,挖掘农民画IP价值,思考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与“美丽经济”路径。

(“网后鱼生”实践队与东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协议)

航海学子将课堂所学置于乡村实践检验,强化服务“海洋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担当。“网后鱼生” 寓意深远,依托航海背景深耕蓝色经济(“鱼生” ),更致力于搭建联通城乡的数字化桥梁(“网后” )。此次实践,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引导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书写答卷的缩影。未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推动人才、智力、技术流向乡村,以海洋力量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网后鱼生”实践队合照 )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尤亚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尤亚鹏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学子频道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