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沧桑的老墙遇上灵动的彩绘,当墙角的裂痕化作别致的艺术符号——7月2日至3日,广东财经大学青绘焕境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欧南村,以笔墨为桥,探寻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新路径。这座隐匿在云东海畔的古村落,岁月侵蚀略显沉寂,斑驳的墙面、褪色的屋檐承载着时代的记忆。而此次实践团的到来为这座古村带来了艺术的活力与创新的灵感。同学们背着画板、提着颜料桶穿梭在村落间,用目光捕捉古村的独特韵味,用画笔唤醒沉睡的文化基因,让老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与老师合照

主题创作:以“星腔荷韵”唤醒文化记忆

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广东财经大学青绘焕境实践团深耕美育赋能乡村建设,以“星腔雅韵 荷风传情”为主题,致力于通过视觉艺术唤醒古村的文化记忆,助推“非遗+文旅”融合发展。抵达欧南村后,同学们迅速投身创作:古朴的墙面上,水墨晕染出千亩云东海荷塘的诗意,荷叶的舒展、荷花的娇羞在笔墨间栩栩如生,仿佛能嗅到淡淡的荷香;工笔细描展现粤曲“星腔”名家的风采,眉眼间的神韵、身段的优雅尽显传统艺术的魅力,让人仿佛能听到婉转的唱腔在村落间回荡;彩绘点缀出鱼戏莲叶间的灵动,鲜活的色彩让静态的墙面瞬间充满生机,仿佛下一秒鱼儿就会游出画面。创作现场热闹非凡,同学们分工协作,有的勾勒轮廓,有的填充色彩,有的细节修饰,每个人都沉浸在艺术创作的乐趣中,为古村的蜕变倾注着热情与心血。

图为团队成员创作过程

共创共享:彩绘点亮乡村文旅新场景

经过两日创作,2幅大型主题墙绘与12处艺术“补丁”相继完成,让村庄面貌焕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创作过程中,青年学子与村干部、村民积极互动、共同参与,村干部为同学们讲述村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村民们则送来清凉的茶水,有的还饶有兴致地拿起画笔尝试涂抹,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距离。这种双向互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之外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更点燃了村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热情,不少村民表示“看着村子一点点变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如今,彩绘作品与村内古建筑、荷塘景致相映成趣,白墙黛瓦间,艺术彩绘与百年古榕、潺潺溪流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构建起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空间。这不仅成为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打卡的新亮点,更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让艺术真正融入乡村的肌理。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鲜活呈现了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味,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文化归属感与自豪感,为欧南村非遗基地等文旅项目营造了浓厚氛围,助力“非遗+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图为团队成员为井盖改造

初心不改:从福田村到欧南村的青春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该团队首次参与乡村建设。今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期间,“青绘焕境”实践团就曾走进云东海福田村,参与乡村美化改造。当时,村子里的废弃油桶随意堆放,破损的墙体、闲置的角落成为影响村容的“小缺憾”。同学们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协作,发挥专业所长,对20个废弃油桶和10处破损区域进行创意改造。他们给油桶穿上“花衣”,有的画上卡通图案,有的涂上渐变色,改造成别致的花盆、座椅;对破损区域则用彩绘填补,或绘上田园风光,或画上民俗故事,让原本的瑕疵变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村民看到这些变化,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同学们“有想法、有能力”。这次实践不仅让福田村面貌焕然一新,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与作为,为后续的乡村美化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为福田村进行油桶改造

步履不停:艺术赋能乡村蝶变进行时

广东财经大学青绘焕境实践团用画笔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开辟了特色路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与汗水,每一处改造都承载着对乡村的热爱与期许。接下来,团队还将为欧南村进行IP设计,围绕村落的非遗文化、自然景观打造专属的形象标识,让欧南村的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更具辨识度。同时,实践团计划持续深入更多乡村,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定制个性化的艺术改造方案,用艺术之力唤醒更多乡村的文化活力,助力它们实现从“颜值”到“内涵”的全面提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与欧南村干部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冯雅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雅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2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