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7 日,为深入推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广东财经大学大学麟创助农实践团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开展暑期 “百千万”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挖掘麒麟文化内涵、调研本土农产品特色,计划将麒麟元素创新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助力当地农产焕发新风貌。

调研访谈活动:深挖麒麟文化 体察农产实情

带着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农产品结合” 的思考,实践团首先来到沙田镇麒麟文化馆。在沙田镇东澳村驻村选调生小黄的讲解下,团队系统了解了麒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渊源。馆内陈列的历史实物、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麒麟作为吉祥瑞兽的象征意义 —— 历来被视为驱邪避害的灵物,每逢年节或庆典,舞麒麟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这一习俗在沙田镇代代相传,成为增强地域认同的重要文化符号。

实践团成员仔细观摩麒麟形象的细节特征,从传统纹样中寻找可转化的设计元素。“麒麟的造型里藏着民间智慧,这些图案如果能用在农产品包装上,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文化。” 驻村选调生小黄说。团队成员边听边记录,不时用镜头捕捉纹样细节,为后续设计积累素材。

离开文化馆后,在驻村选调生小黄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沙田镇的田间地头。夏日的阳光洒满稻田,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饱满的稻穗低垂着头;不远处的荔枝园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紫红色的果皮在阳光下格外鲜亮。种植户们正在田间劳作,看到实践团来访,热情地介绍着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品质特点。

实践团成员蹲在田埂边,仔细观察稻穗的形态、荔枝的果形,用相机记录下作物的细节特征。“这些农产品品质很好,但包装比较简单,很难体现出特色。” 团队成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他们注意到,当地农产品包装缺乏统一的视觉标识,难以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

交流探讨实践:凝聚设计共识 明确改进方向

为确保包装设计贴合实际需求,实践团与沙田镇团委负责人黄懿苗、文化站站长林雅琪、宣传办业务骨干钟巧燕召开座谈交流会。会上,林雅琪站长提出了对包装设计的要求,希望借助设计推广品牌,提高附加值,通过包装升级提升农产品价值,从而在产量有限的情况下提升农户收入。沙田镇团委负责人黄懿苗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提出建议:“包装要处理得既传统又现代,让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都能接受。”宣传办业务骨干钟巧燕则从市场角度补充:“包装要考虑不同产品的特性,同时突出产品卖点,比如麒麟菇要求透气、大米要求密封等。”

针对现有包装的不足,双方展开深入分析:一是包装上缺乏农产品元素,未能体现地域特色;二是设计普通,吸引力不足。实践团认真记录各方意见,决定在后续设计中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兼顾文化性、实用性和市场性。

座谈会后,实践团成员了召开内部讨论会,将收集到的建议整理分类,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这次交流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了,设计不能只追求美观,更要符合农户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的接受度。” 团队负责人说。

实践意义与展望:注入青春动能 助力融合发展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结合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通过与当地干部、农户、文化工作者的深入交流,实践团不仅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更感受到了沙田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

下一步,实践团将结合本次调研所得和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包装设计方案,力求让每一件包装都成为传播麒麟文化的载体、提升农产价值的帮手。这次沙田调研之行让他们明白,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才能让所学知识真正服务于实际需求。未来,随着设计方案的落地,麒麟文化将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为沙田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 杨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悦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5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