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胡娅琪、张午季、胡永龙)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号角下,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实践成为连接国家政策与乡土大地的重要桥梁。2025年7月3日至5日,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砺石荷青”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奔赴安徽省含山县,以青春视角探寻乡村振兴密码,在田野乡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大渔滩畔实践行,青春志愿振乡村】

7月3日,团队首站抵达生态明珠——大渔滩湿地公园。在公园科普馆,负责人系统讲解了湿地的形成演变与生态价值,带领队员沿绿道深入调研,实地剖析湿地保护举措,引发队员热烈讨论。

实践脚步延伸至湿地畔的潘村。队员们分组入户,倾听不同年龄、职业村民的心声,通过问卷深探其对环境变迁的感受、环保态度与发展愿景。访谈中,返乡青年的建设热情与村民对生态现状的满意溢于言表。一位老党员更深情表达了对家乡生态发展的关切与对大渔滩未来的美好期许。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村民进行入户访谈  杨晓冉摄

走访结束,队员们马不停蹄投身于大渔滩荷花节的筹备工作,在主会场挥洒汗水,以志愿行动为乡村文旅盛事添砖加瓦。

图为实践团成员共同准备荷花节活动用品  赵秋露摄

【法润乡村探绿径,砺行荷青践初心】

7月4日,实践队深入陶厂镇,将法治清风与环保理念送入农家。村头宣传点上,队员们发放自编环保法资料,结合生活案例将晦涩条文转化为通俗讲解,点燃村民学法热情。村民反馈热烈,称讲解“贴近生活,入脑入心”,显著提升了环保意识与法治观念,期盼此类活动常态化。

图为实践成员在陶厂镇进行问卷调研  酒亚文摄

同步开展的问卷调查聚焦村民环保认知、身边环境问题及未来期望。村民们在交流中敞开心扉,普遍肯定依托生态基底实施的村容提升工程,直言“设施完善了,环境变美了,住得更舒心”,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石头部落淬红心 旧址访民砺新程】

7月5日,团队踏入仙踪镇六衖石头部落,在苍松翠柏掩映的黄山游击队旧址接受精神洗礼。青年学子庄严宣誓,誓言铿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这座“红色心脏”见证了含山第一支抗日武装的诞生。在讲解员引领下,队员们凝视斑驳枪械、泛黄地图,聆听游击队依靠群众、浴血奋战的事迹。

团队组建五支小分队,深入村落开展走访活动,重点聚焦老年群体。在探访一位九十岁高龄老人时,老人感慨道,得益于近年来的建设发展,当地环境显著改善,游客日益增多,生活越来越好。一句发自肺腑的“共产党好”,质朴而深情地道出了厚重党恩。队员们全程录像记录并建档保存,将这份真挚的情感整理成专项报告。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石头部落的大合照  杨晓冉摄

三日含山行,“砺石荷青”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振兴之路:从大渔滩湿地生态守护、陶厂镇法治播种到石头部落红色寻根与民心体察,生动诠释了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多维实践。安理大学子在求知中普法、在宣誓中倾听,将专业知识化为实践动能、青春热血融入乡土脉动。这既是深度的国情社情教育,更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他们必将淬炼初心、感悟民情、汲取红色力量,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续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答卷!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娅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娅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