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漳州东山县重要讲话精神,7月3日,集美大学“习语路·闽海情”实践队前往漳州市东山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沿循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澳角村调研乡村振兴成效,走进谷文昌纪念馆学习先进事迹,探访关帝文化产业园探寻两岸文化根脉,在实地调研中感悟高质量发展内涵,以青春脚步丈量乡村发展,用青年视角记录文化传承实践。
访渔村新貌,探寻转型新径
时值禁渔期,实践队在澳角村隆兴水产公司员工的引导下,深入调研传统渔村现代化转型实践。在澳角村水产公司加工厂,队员们实地观摩了当地特色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流程。据公司员工介绍,该村水产品已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去年春节我们的干货产品已出口至英国”。在渔网修补作业点,队员们认真观察并学习了渔民的传统修补技艺。立于澳角村观景长廊,水产公司员工曾大哥向实践队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后带来的显著变化:“惠渔”“惠民”政策精准落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文旅融合为发展注入新活力。谈及电商发展时,他坦言“电商经济对当地渔业赋能效果显著,但运营并非易事”,并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电商运营的引流策略及算法应用在渔产营销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此次探访,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在政策引领与科技赋能的驱动下,传统渔村正焕发出蓬勃的新生机。
图为隆兴水产公司员工为实践队队员展示水产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谷文昌纪念馆内的视频
观精神丰碑,汲取奋进力量
随后,实践队前往谷文昌纪念馆开展学习。馆内,“四有”书记谷文昌的雕像庄严肃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十六个大字熠熠生辉。队员们认真学习参观了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以及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过的实物,深入了解了这位优秀县委书记带领东山人民战风沙、抗旱涝、谋发展的艰苦奋斗历程。在谷文昌的带领下,东山县从昔日风沙肆虐、旱涝频发的贫困海岛,蜕变为如今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滨海之城。当看到谷文昌同志“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时,队员们深受震撼,久久驻足凝视。队员们一致表示,将自觉践行谷文昌精神,融入社会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谷文昌纪念馆内的视频
察民俗传统,感悟文化根脉
追寻习总书记的步伐,实践队来到了位于风动石景区内的关帝庙,进一步探寻关帝文化信仰的风俗传统。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与随行的指导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探讨,聚焦关帝文化的历史渊源、信仰内涵及其在两岸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在庙内工作人员的悉心讲解下,实践队不仅了解了求签的流程和寓意,更透过这一具体仪式,对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丰富形态与包容特质有了直观认识。工作人员介绍道,闽南民间信仰常呈现出“众神共祀”的特点,这种深厚而独特的信仰文化土壤,正是孕育和传承关帝文化的重要基础。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以文化为桥梁,不断深化“两岸一家亲”理念、增进同胞心灵契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要求。
图为实践队在关帝庙前的合照
此次东山之行,实践队实地感知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澳角村的产业转型彰显了现代渔村的蓬勃活力,谷文昌精神铸就的绿色丰碑持续滋养着这片热土,关帝文化则印证着两岸同根同源的精神基因。队员们表示,将深刻总结实践成果,把“东山经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将学习调研的思考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奋进力量,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青春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文字 | 林静妮 钟楚瑶
图片 | “习语路·闽海情”实践队
审核 | 蔡亦恬 程风
供稿 | 林静妮 钟楚瑶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静妮 钟楚瑶 陈梦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梦凌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