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活动的号召,充分发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丰富其暑期精神文化生活,2025年6月30日,江西农业大学爱润童心支教队一行奔赴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水口乡,正式开启了为期数日的暑期支教之旅。本次活动聚焦美育教育,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趣味课程,为当地儿童播撒艺术的种子,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支教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特长,在深入调研当地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并开设了音乐、舞蹈、故事写作等特色鲜明、寓教于乐的趣味课堂。这些课程不仅有效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无限创造力,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美育素质教育,引导孩子们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中,学会感知生活之美、感悟艺术之韵。
一、 音乐课堂:音符跃动,启迪乐感
音乐课堂上,支教队员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奇妙的音乐世界。“当我们看到这个音符,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手势呢?”队员们巧妙地将抽象的乐理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肢体语言,通过形象的手势演示音阶的高低变化,将复杂的音乐原理拆解为直观的步骤。在认识乐谱的环节,队员们一边耐心指导孩子们比划对应的手势动作,一边在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伴奏下,清晰地唱出每一个音符。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跟唱、模仿,在充满韵律的节奏和互动中,轻松掌握了基础乐理,沉浸式体验了音乐的独特魅力,课堂氛围热烈而愉悦。
图为支教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在动作中了解音符。江西农业大学爱润童心支教队 供图
二、舞蹈课堂:舞姿翩跹,传承文化
舞蹈课在一首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欢快儿歌旋律中拉开序幕,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支教队员重点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瑰宝——孔雀舞。在介绍其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的同时,队员们进行了优美的动作示范。孩子们在支教队员的悉心指导下,认真模仿着孔雀舞中极具特色的几种基本手型,如灵动的“孔雀嘴”、舒展的“孔雀翎”。通过亲身实践这些优美的手势,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更增进了对祖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图为孩子们在学习孔雀舞基本手型。江西农业大学爱润童心支教队 供图
三、故事写作:妙笔生花,放飞想象
故事写作课堂则化身为激发童真想象力的乐园。支教队员创新性地采用“故事接龙”的形式开启故事的主线,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我想假如小红帽有电话手表,那么她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家人求助!”一位孩子兴奋地分享了他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在支教队员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接力补充情节、塑造角色,共同编织出一个充满童趣与创意的小故事大纲。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更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让写作变成了一场妙趣横生的集体探险。
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江西农业大学爱润童心支教队 供图
此后,支教队将根据首期课程的反馈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持续优化和丰富后续课程设计,有序推进各项美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支教队员们表示,他们期待用知识和爱心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让艺术的萤火在乡村儿童心中持续闪耀,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切实以美育之力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供稿团队:江西农业大学爱润童心支教队 通讯员:王坊钰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