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日讯(通讯员 欧阳晨曦、计紫钰)铜鼓县大塅镇隘口村的薄雾还未散尽,南昌职业大学“理想铸韵·丰锣匠兴”乡村振兴实践团的队员们已奔赴田间。他们用更深入的实践,在乡村的土地上留下青春的印记。

队员们准时抵达当地种植大户兰师傅劳作的稻田。作为村里的生产骨干,兰师傅经验丰富。队员们虚心请教隘口村水稻种植的实际规模、技术应用和面临的具体挑战,重点询问了农机购置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在村里的落实情况。兰师傅结合自身实践,坦诚分享了政策带来的便利、操作中的细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兰师傅与实践团队成员沟通,农机购置补贴以旧换新政策 (吴佳慧、赵子涵、黄纤然供图)

 沟通过后兰师傅与实践团合影(吴佳慧、赵子涵、黄纤然供图)

实践团成员亲手操控拖拉机(吴佳慧、赵子涵、黄纤然供图)

在兰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坐上了农机的驾驶座。虽然动作生疏,但亲手操控插秧机、收割机的体验,让书本上的“农业机械化”变得具体可感。这份在晨曦稻苗中亲身体 验的“现代农业课”让大家深刻理解了科技助农背后的辛勤付出。

队员们怀着敬意拜访了村里党龄最长的老党员——胡春兰围坐在奶奶身边,她清晰地向青年学子们回忆自己年轻时入党的初心,她讲述过去艰苦奋斗的岁月,分享作为党员如何以身作则、服务乡邻的点滴。说到动情处,奶奶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好啊!没有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党带着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实践团队成员与老党员进行交流沟通(吴佳慧、赵子涵、黄纤然供图)

奶奶朴实而坚定的话语,饱含着她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几十年如一日的信念。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赤诚初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从她温暖而有力的笑容中,青年学子们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服务人民的信念。

带着感动,队员们继续走访村中其他党员和农户。交谈中,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到隘口村的现状:青山绿水,生态良好,农业与生态旅游是支柱产业,但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

  实践团成员与农户进行拉家常(吴佳慧、赵子涵、黄纤然供图)

队员们与乡亲们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队员们热情邀请老人和孩子们明日一同参与制作铜鼓特色传统美食“包包圆”,组织这场活动,不仅是为了体验传统手艺,更是想给村里的老人孩子带来欢乐和陪伴,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乡村的烟火气更暖人心。

队员们都收获满满,田间学到的实践知识,老党员传递的精神力量,与乡亲们建立的深厚情谊,都成为前行的动力。他们将继续扎根隘口,用踏实的脚步和真诚的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欧阳晨曦 计紫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欧阳晨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