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充满创意与温情的遵义精神传承活动在 莆田市绶溪公园火热开展。宣讲团成员们别出心裁地融入黏土手工创作、随机路人采访等环节,通过沉浸式互动与深度对话,让红色基因在街头巷尾生根发芽。

最具人气的当属 “红色黏土工坊”。志愿者指导参与者用红色、绿色等彩泥制作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八角帽、红飘带等主题作品。6岁的朵朵在成员们帮助下捏出一座歪歪扭扭的小楼:“这是红军叔叔开会的地方!” 而退休教师王大爷则精心雕琢出一枚五角星,他感慨道:“用双手塑造红色记忆,比单纯参观更有感触。”带着孩子参与知识问答的全职妈妈刘女士分享道:“以前觉得遵义精神离生活很远,今天带孩子一起答题、做黏土手工,才明白这是一种坚持和团结的力量。我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从小就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图为“红色黏土工坊”

图为黏土作品展示

随机采访环节同样精彩纷呈。手持摄像机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向不同年龄层的路人抛出问题:“您心中的遵义精神是什么?” 外卖小哥小张擦着汗说:“我觉得是迎难而上!就像我们送餐遇到暴雨也不能退缩。”年轻白领陈女士则认为:“是团结协作,这对我们职场打拼也很重要。”

图为采访孩童红色精神的含义

图为与当地群众传承传话

这些来自不同人生轨迹的回答,被精心剪辑成《街头话传承》短视频。视频中,外卖小哥擦汗时坚毅的眼神、孩童高举黏土作品的灿烂笑容、老党员湿润的眼眶相互交织,生动诠释了遵义精神如何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绽放出温暖而强大的生命力。
 通过这次活动,参与宣讲团的志愿者们也收获颇丰:“这不仅是一次有趣的互动,更是一堂深刻的红色教育课”“原来遵义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激励着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

本次宣讲活动走入街区,印证了红色文化与创新互动形式结合的无限可能。从孩子们专注制作黏土红军帽,到不同职业的路人分享遵义精神对自身的激励,我们看到红色基因正在以更贴近生活、更具感染力的方式传承。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遵义精神传承活动,走进更多社区、校园和企业,让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持续滋养更多人的心灵,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为赤心遵迹宣讲团合照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施薇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薇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高校资讯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