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与文化,2025年2月9号,一支由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组织的“海风非遗”实践队,联系到了福州脱胎漆器非遗传承人林晖,并有幸受邀前往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福州壹品大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脱胎漆器国礼堂进行工艺观摩和传承寻访。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之一,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工艺三宝”。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美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闻名于世,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
图示为福州脱胎漆器传承人林晖先生带领实践队参观工作室。林超颖 供图。
非遗传承人林晖先生为实践队的成员讲述了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渊源,寺庙修复过程中的灵感闪现使得清代福州漆艺工匠沈绍安将大漆夹苎技法与传统漆艺结合,发明了“脱胎”工艺。这种工艺不仅使漆器质地轻盈,还兼具坚固耐用的特性,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标志性技艺,为其艺术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一突破性工艺也使福州脱胎漆器声名鹊起,逐渐成为宫廷贡品,并远销海外,享誉国际。对于脱胎漆器手艺人而言,从入门到能够掌握核心技艺需要5到8年的时间,其中更需要工匠的汗水挥洒和师傅的精心指导。而从林晖先生的口中队员们了解到,正是代代福州手艺人的传承延续,才使得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能够在近代展现它的艺术价值。
图示为福州脱胎漆器传承人林晖先生为实践队讲解漆器发展历史。林超颖 供图。
在林晖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国礼堂中许多脱胎漆器的工艺制品。林晖先生这样概括福州脱胎漆器的特点,“轻巧坚固、色彩绚丽、装饰精美”,这都得益于脱胎漆器本身精湛的制作工艺。在现场观摩“脱胎”、“髹漆”等关键步骤后,实践队的成员们都被这项融合了绘画、雕刻、漆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工匠智慧和创造力的技艺所折服。由衷感叹由此诞生的福州脱胎漆器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图示为实践队通过视频了解脱胎漆器制作工艺。林超颖 供图。
图示为林晖先生为实践队介绍漆器制作的不同阶段。林超颖 供图。
说到脱胎漆器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福州脱胎漆器作品参加189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并获金牌,从此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崭露头角。在1911年德国柏林卫生博览会、1912年意大利都灵赛会、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及193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均获殊荣。比起走向世界平台更让林晖先生感到欣慰的则是这项来自福州的技艺也不断通过创新发展,走进日常生活。2018年脱胎漆器的工艺融入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青岛峰会元首理事会签字专用笔的设计、制作中。而2022年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汽车大漆内饰设计、制作协议,更是开启了漆器艺术与现代工业的跨界合作新篇章。不禁令人感叹,传统非遗文化技艺能与现代科技生活碰撞出如此精彩的火花。
图示为林晖先生为实践队介绍脱胎漆器工艺成品“海丝福州”(左)和“七彩聚福瓶”(右)。林超颖 供图。
图示为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青岛峰会元首理事会签字专用笔。林超颖 供图。
林晖先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也提到目前脱胎漆器正面对着技艺传承和市场需求脱节的困境,工匠年龄偏大而市场定位也偏向高端收藏。林晖先生也希望在传扬福州脱胎漆器工艺的道路上,能有更多年轻面孔能够肩负起着守护千年技艺的责任,承载赋予传统工艺新时代活力的使命。新生力量的加入才是传统技艺不断延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才能为传统技艺注入创新的生命活力,更好的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希望脱胎漆器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青年大学生应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未来,也期待更多人投身于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创新中,用智慧与行动书写传统工艺的新篇章,让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示为福州脱胎漆器传承人与实践队合影。林超颖 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黄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