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壮族山歌文化内涵,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并赋能壮语研究,拓展壮语山歌新时代价值,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虽蕾”山歌数字传承者团队前往防城港上思县,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等方式,与虽蕾山歌传承人岳建肖展开深度交流,感受虽蕾山歌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透过语言学现象,为传承壮族山歌文化贡献力量。
壮族山歌起源于壮民族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壮族民间文化的主要载体,对研究壮族文化与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虽蕾山歌作为壮族山歌的一个分支,是壮族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其地域色彩浓厚,内容朴实写真,节奏鲜明,包含有哭嫁“虽蕾”、祭文“虽蕾”等内容。走进上思县,穿梭于大街小巷间,不时能听到虽蕾悠扬的旋律,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传奇与变迁。2008年,《上思“虽蕾”》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推动着虽蕾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21日上午,团队来到虽蕾山歌传承人岳建肖家中。岳建肖于书桌前向团队采访者介绍独属于自己的山歌情缘。在他的桌面上,山歌相关的书籍以及手稿不计其数,浓郁的山歌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部分书籍的封面虽已泛黄,却完好地保存着他对山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稿纸上的字迹密麻,但每一笔都蕴含着虽蕾的文化底蕴。岳建肖不仅有对虽蕾山歌的一腔热忱,还致力于“虽蕾”的传承与创作。他曾先后担任上思山歌协会秘书长等职位,深入乡村、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山歌普及教育工作,亲自教后辈们唱虽蕾山歌、宣讲虽蕾山歌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这项传统艺术,积极为虽蕾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后继人才。
随后,岳建肖向团队成员展示并介绍自己曾创作的山歌手稿,阐述了部分山歌背后的创作灵感和心路历程。他讲解道,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闲暇时间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创作而来,话语间无不流露出他对山歌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自豪。团队成员在岳建肖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深受感染,对虽蕾山歌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岳建肖创作的山歌手稿。黄俪媛供图
接着,岳建肖向团队分享自己参赛和获奖经历。他向团队成员介绍,他曾多次参加各种山歌比赛和演出,并获得过许多奖项。他认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肯定,更是对虽蕾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和推广。重大责任在肩,让他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虽蕾山歌的决心和信心。团队成员在聆听了岳建肖的分享后深受感动和鼓舞。
岳建肖向团队介绍自己的获奖经历。刘兆祥供图
随着交流的深入,岳建肖还为团队现场演唱了数首虽蕾山歌。独特的嗓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将歌曲中的意境与情感呈现,旋律中,既有对大自然的深情赞美,也有对乡土人情的细腻描绘,每一音符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团队成员沉浸在虽蕾山歌的独特魅力之中。
岳建肖演唱虽蕾山歌。韦佳彤供图
最后,调研即将结束时,岳建肖赠予团队一本自己编纂的创作集,其中收录了他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记录了他的探索与感悟。此外,他还借给团队一本从民国时期便开始整理的虽蕾山歌集,总集内不仅记录了虽蕾山歌的发展历程,还收录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和手稿。团队深感荣幸,表示将好好保管并深入研究。
“虽蕾”团队成员与岳建肖的合影。岳彦杉供图
本次调研采访不仅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虽蕾山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加深了他们对虽蕾山歌的了解和认识。但传承和发展虽蕾山歌的使命仍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挖掘虽蕾山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壮族山歌语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黄秋域 刘兆祥 赖洪霄 黄俪媛 岳彦杉 韦佳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秋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