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6日讯(通讯员 马振允 唐一文 韦汶静)灰塑,作为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推进,灰塑正遭遇着后继乏人、修复进展缓慢、公众认知度低等诸多困境。在南宁市的多种历史文化遗产中,灰塑的保护和传承现状令人担忧。2025年1月8日至10日,广西师范大学“GreyDoll”灰塑调研团队在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灰塑的现状,并探索其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和解决路径。

调研团队走访了三街两巷中的多个代表性建筑,包括城隍庙、新会书院和粤东会馆等。这些地方曾是南宁的文化象征,但随着时间推移,灰塑的维护与修复问题逐渐显现。特别是城隍庙,这座位于三街两巷核心地带的历史建筑,虽然游客量大,但灰塑的展示和介绍却极为有限。尽管城隍庙本身经历了多次翻新和维护,灰塑在夜幕降临时显得黯淡无光,游客也难以通过指示牌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调研显示,尽管城隍庙每日吸引大量游客,但多数游客并未真正关注到灰塑的艺术特色。据随机发放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以上的游客并没有主动观察到灰塑,更多的游客只是来上香、祈福,或者进行快节奏的“打卡”拍照。更有甚者,即便身着古风服饰的年轻游客,也未能停下来欣赏这些建筑细节。相比之下,附近的奶茶店、小吃摊等商业设施的热度远超灰塑这一文化景观,导致灰塑的展示与普及难度更大。

图为城隍庙正门及其灰塑。胡润元供图

新会书院也是调研团队的一个重点调研地点。该书院历史悠久,是南宁市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会馆建筑,承载了重要的历史记忆。然而,书院内的灰塑大多已经遭到雨水侵蚀,原本鲜艳的色彩已逐渐褪去。更为严重的是,游客对灰塑的关注度极低,学生和居民对灰塑的概念和历史几乎没有任何认知。即便在该书院旁边的小学,很多高年级学生也对灰塑的历史和文化一无所知。

图为新会书院的灰塑。胡润元供图

粤东会馆则是另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其内部展览了许多民族文化的珍贵遗物,但灰塑作为文化遗产的展示却十分匮乏。尽管灰塑在建筑外立面上的运用很具特色,但游客在参观时并未获得足够的教育和引导,灰塑的文化价值未能充分展示。

图为粤东会馆的灰塑。胡润元供图

针对灰塑传承的现状,实践团队采访了三街两巷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有所关注,但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灰塑的修复和保护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专业修复和保护技术的短缺下,许多灰塑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导致其艺术价值不断流失。

1月10日,团队对这几天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政府应加大对灰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更为广泛的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灰塑的认知度。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灰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研学旅行等方式,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当地居民也应增强文化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灰塑的传承工作,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延续。

图为团队在城隍庙前合影。胡润元供图

尽管面临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灰塑作为南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值得每一位市民和游客的关注。保护与传承这一传统艺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传承下去。希望未来灰塑能重焕光彩,成为南宁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马振允 唐一文 韦汶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子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6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