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6日电(通讯员 唐一文 韦汶静 马振允)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载体。南宁,这座充满魅力的岭南古城,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中,正努力探索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202519日至110,广西师范大学“Grey Doll”调研团队,聚焦“历史街区改造背景下城市非遗品牌建设研究”这一主题,深入南宁三街两巷区域,对当地灰塑艺术的保护现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细致调研。

调研的第一天,团队首先来到了三街两巷的核心区域——城隍庙。作为南宁的重要文化遗产,城隍庙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建筑上的灰塑装饰更是成为了此次调研的亮点。庙顶上的灰塑龙凤图案栩栩如生,色彩虽经岁月洗礼但仍显鲜艳,展现了灰塑艺术的独特魅力。据庙内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灰塑作品经过定期的修缮与维护,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了南宁灰塑艺术的典范。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城隍庙实景。胡润元供图

随后,团队前往新会书院和粤东会馆进行考察。这两处古建筑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相较于城隍庙,其上的灰塑保护状况却令人堪忧。新会书院屋顶和墙面上的灰塑装饰因年久失修而显得黯淡无光,部分图案已难以辨认;粤东会馆大门上方的灰塑牌匾虽仍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但表面的裂痕和脱落的灰泥却透露出岁月的沧桑。这些现象无疑给团队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灰塑艺术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粤东会馆。胡润元供图   调研的第二天,团队将视线从核心区域扩展到了三街两巷的周边地区。他们穿梭于民居和商铺之间,仔细寻找着灰塑的踪迹。经过一番努力,团队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小但同样精美的灰塑装饰,这些作品虽然不如城隍庙等核心区域的灰塑那般引人注目,但它们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三街两巷周边地区。胡润元供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民众对灰塑的认知程度,团队还特意与周边居民进行了采访。遗憾的是,大部分居民对灰塑这一传统技艺并不了解,甚至表示从未听说过。当被问及是否关注过古建筑上的灰塑装饰时,许多居民都表示从未特意留意过这些细节。这一发现让团队意识到,灰塑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为期两天的调研,团队对南宁三街两巷区域灰塑的保护现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他们发现,尽管城隍庙等部分建筑上的灰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仍有大量古建筑上的灰塑因缺乏资金和有效维护而面临消失的风险。同时,民众对灰塑这一传统技艺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这也给其传承与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然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团队认为,南宁三街两巷作为历史街区改造的典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为灰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灰塑保护的投入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修复工程、举办文化展览等方式,提高灰塑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应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提升他们对灰塑艺术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了南宁三街两巷区域灰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他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依据。他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灰塑这一传统技艺一定能够在南宁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对历史街区改造背景下城市非遗品牌建设的研究,为南宁乃至全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城隍庙前合影。胡润元供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而非遗则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在南宁三街两巷这片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灰塑艺术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社会各界正共同努力,携手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期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它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共同编织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梦想。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唐一文 韦汶静 马振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子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4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