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5日讯(通讯员 陈鸿瑶) 剪纸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历史悠久,历经传承演变。其蕴含着深厚民族文化,与民俗、信仰紧密相连,反映各地风情传说,寄托美好祈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汀州匠心”非遗剪纸文化实践队奔赴龙岩市长汀县,开展以“素纸雕镂绘新卷,汀州遗韵映乡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剪纸艺术,通过调研、体验、访谈等多形式深入探索。

近日,实践队成员前往长汀客家八喜楼,正式开启客家非遗剪纸文化调研实践之旅。汀州八喜楼浓缩了客家人文精华,是汀州客家人生活的一个缩影,为传承和弘扬汀州客家优秀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八喜馆中,剪纸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传承,剪纸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墙面、窗户、屏风等处的装饰,不仅增添了空间的艺术美感,还营造出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

图-1 实践队于八喜楼合影

图-2 八喜楼剪纸展

队员们以初学者姿态参与剪纸创作,全神贯注,充分展现出对非遗文化的敬重与探索热情,亲身领略了非遗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图-3 实践队成员体验剪纸

图-4 实践队成员体验剪纸

次日,实践队前往留白草堂,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剪纸文化传承人刘白先生展开深度访谈。留白草堂坐落于长汀县一条幽深静谧的古巷里。轻轻推开那扇古韵悠悠的门,便踏入了刘白先生的工作室。工作室的外观质朴而自然,两边的装饰墙面上,布满了学生们的作品,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工作室内的剪纸作品都独具长汀特色,有极具长汀地域特征的济川门、店头街,也有花鸟鱼虫、人物风景等各类剪纸艺术品。

在与刘白先生的交流过程中,刘白先生详细梳理了非遗剪纸文化的传承谱系、历史沿革以及当下在社会变迁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例如,剪纸这项艺术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从唐代的繁荣到明清的高峰,剪纸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不仅仅是剪,它包括剪刻、镂空等多种技法,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每一种技法都让剪纸的表现力更加丰富。2006年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更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剪纸艺术的国际认可。目前,非遗剪纸正在面临着技艺保存难、创新不足、资金短缺、人才断层等困境,传承发展亟需多方协同,注入新活力等问题。这些一手资料为实践队员后续开展非遗剪纸文化弘扬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强化了队员们的责任担当意识。

图-5 实践队成员于留白草堂合影

图-6 采访剪纸传承人

活动第三天,实践队走进武装部,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活动。活动现场,客家剪纸文化传承人刘白先生亲临指导,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习剪纸技艺,沉浸式感受非遗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7参与武装队新春剪纸活动

图-8与武装部成员体验剪纸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民众的反馈意见,这些一手数据将为后续活动的优化与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系统地了解了非遗剪纸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以及传承过程中遭遇的阻碍。客家剪纸作为长汀县当地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凭借亲身体验与多维度的交流互动,队员们愈发清晰地意识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这些非遗文化项目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需要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同时,实践队计划借助多元化传播途径与创新实践活动,推动非遗剪纸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实践队也深刻的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传承保护的行列,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陈鸿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鸿瑶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0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