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5日讯(通讯员 林承宥)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春节文化与非遗民俗文化的独特内涵,福建警察学院治安一大队团总支精心组织开展了 “坊巷寻迹非遗韵,丹心镌刻家国情”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 实践队通过参观珍贵展品、聆听讲解、现场交流、亲身体验、健走福道等方式,详细了解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同时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在实践与探索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坊巷寻福探非遗,场馆访俗品民风
实践团队员首先来到三坊七巷—福建民俗博物馆。福建民俗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福建民俗文物为主旨,常年引进全国各地民俗展览,定期举办八闽代表性民俗活动,是海内外游客了解福建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福建民俗博物馆合影。张天富 摄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探寻与春节文化有关的展品及民俗活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众多展品中,一件清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纹果盒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件果盒工艺精湛,运用了镂雕、圆雕等多种复杂工艺,雕刻出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据了解,这件果盒是民间春节祭祀祈福的仪式用品。果盒上的纹饰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寄寓了新春嘉平、顺颂时宜等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理念。从这件展品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春节文化在传统民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驻足欣赏清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纹果盒。张天富 摄
古艺今韵共鉴赏,匠心筑梦共传承
实践队继续踏上探索非遗文化的旅程,前往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国家级非遗项目软木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福州软木画第五代传承人林清韵女士热情接待了队员们。在林女士的带领与讲解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非遗民俗活动,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非遗传承的新路径与新发展。
跟随林女士的步伐,队员们依次参观了福乐、福匠、福韵、福传四个展区。这四个展区巧妙地结合了 “见人见物见生活” 的非遗保护理念,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从传统手工艺品到民俗文化展示,无一不是对 “福” 文化的生动诠释。队员们驻足欣赏,仔细聆听着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了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也对非遗传承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图为林清韵(国家级非遗项目“软木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向实践团队讲解。张天富 摄
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积极探寻春节文化与非遗民俗的契合之处。软木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州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其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春节所承载的文化传承、美好寓意相得益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软木画的制作工艺,亲手触摸软木画的原材料,切实感受其质感,并围绕软木画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图为实践团队员参观软木画作品。张天富 摄
福道迎春祈祥瑞,凝心铸魂踏新程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福道5号口(金牛山体育公园)合影。张天富 摄
实践团来到郊野公园福道,开展了 “福道迎春”健步走活动。在福道上健步前行,不仅提升了实践团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了队员们的体质,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节期间,人们有祈福、纳福的传统,而福道恰好契合了大家对 “福” 的追求与向往。行走在福道之上,寓意着 “走福路、得福气” ,承载着大家对新一年幸福、吉祥的美好期盼。
“文化传承千年久,家国情怀万代长。”非遗瑰宝与民俗盛宴交相辉映,福道健步与团结协作和谐共鸣,共同勾勒出一幅传承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相融交织的动人画卷。此次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圆满落幕,治安一大队实践团队员们不仅深刻领略了春节文化与非遗民俗的独特韵味,更在探寻历史文脉的过程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厚植了家国情怀。展望未来,大家将继续秉承初心,守护文化根脉,一以贯之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文化自信自强的社会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华彩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林承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承宥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