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恭城1月11日讯(通讯员 李敏丽 何婧)周积伟作为恭城保卫战的亲历者,是目前对当年的战争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1月9日,为了更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寻守‘粮’心队”广西分队来到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对周积伟老先生进行采访。
图为团队成员与周积伟合影 李敏丽 摄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天安门挂着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两千公里外的恭城正处于刚刚解放的喜悦中。正当广大翻身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国民党余孽在暗中策划了一场反动反革命暴乱。一九五零年一月二十五日,早与国民党余孽勾结的地主拒绝交粮,并联合土匪围攻征粮工作队,就此打响暴乱第一枪。一晃眼七十年过去,身为队长的周积伟已经与他保卫的恭城共渡百年岁月,过去的粮仓经历过战火,已经荒废,四周荒草丛生,但它所见证的那些历史是永存的,为了能更深入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团队成员在莫侦军同志的帮助下与周积伟老先生取得联系,抵达老先生家时,周老先生戴着红围巾表现得十分热情,一见到团队成员们,他很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英勇捐躯护粮仓,战火纷飞见忠魂
采访第一个问题刚提出,周积伟老先生便回忆起那时场景。恭城解放后,国民党退役中将钟祖培组织国民党余孽、地主恶霸、土豪乡绅、流氓惯匪,成立暴乱组织。1950年1月25日,以何老六为首的七八十个土匪收到地主何振德的信号,对嘉会乡征粮工作队发起围攻,打响了恭城土匪暴乱的第一枪。1月26日,土匪开启全面暴乱,当时在县城抗击的兵力仅有147人,而围城的土匪兵力达2700余人,围攻恭城县三天三夜,守城将士顽强抵抗,阻止土匪的进犯。
图为周积伟接受采访 何婧 摄
“我们人虽然少,但是战斗力很强。”周老说,“土匪人虽然多,但都是些乌合之众,是发洋财的。”据周老回忆,在当时有限的兵力中,还调了12个人守护老庙粮仓。他们的战斗更加惨烈。12名战士面对1500余匪徒,迎接着敌人的疯狂进攻。当时子弹储备不足,子弹用完后,他们用枪杆、棍棒、石头、砖头打,最后甚至于同土匪肉搏,10名战士壮烈牺牲,牺牲时还维持着拼搏的姿势,唯余两位幸存者——一位被俘后机智逃脱,一位中弹后隐忍不发,得以躲过搜捕。周老说:“这12个人里,有6位是我的队员,全部都牺牲了。”
征途漫漫觅精神,周老细细诉衷肠
周老讲述时多次提及守护粮仓事件,当作者问及战士们守粮的精神时,周老回忆了很多有关守粮仓的细节。在周老的叙述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时恭城解放后,还有云南、贵州、四川没有解放,纪委给县委的任务是整顿军粮,支援前方,解放大西南。他们不只是保卫粮仓,而是为了促进新中国的解放,所以战士们都有很高的积极性。
图为粮仓旧址 李敏丽 摄
周老表示,当时莲花炮楼粮仓本不应该牺牲那么多战士,但是当时同志们的思想只有一句话——要整好粮,守好粮食,支援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因为国家叫我们保卫粮食,我们就要死守。”周老神情十分激动。他告诉团队成员,战士们为了更好地守住粮仓,直接退往粮食所在的炮楼里,土匪发现难以攻下便直接放火烧粮仓,而战士们突围未果壮烈牺牲。对于老庙粮仓的12位战士,周老说他们意志坚强,顽强抵御;对于莲花炮楼的战士,周老形容他们为“一根筋”,他们只有守好粮食的孤勇,丝毫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
初心不改挥笔墨,红色精神盼传承
提及创作心路历程时,周老说:“这是我亲身的经历,我怕记不住,就在退休以后把这些经历写成了书。”他告诉团队成员,经常有人来了解这些事情,每个人口径不一致,还有人扭曲事实,鱼目混珠者有之,道听途说者更甚。他希望保留当年历史真实情景,于是写下了《广西恭城一·二五保卫战——亲历记》。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日,周老在书中的序言中写到“2014年当我进入九秩之年时,惟恐岁月不居,来日不多,就将手头现有的材料编辑成书。”他表示,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传承、多一份自觉的力量,哪怕只有一个人受到他们的影响,他也就欣慰了。
图为周积伟赠书 何婧 摄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周老在书中写到“历史的火炬照亮我们的未来;凭吊先烈,是为了不让先烈的遭遇重演。这些教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你我岁月静好,皆因有人负重前行。”采访期间周老不断提起过去的战友,为了保家而奋斗,为了守粮而牺牲,小小的恭城有着无数应该被铭记的人。周老每年都会前往恭城烈士陵园缅怀逝去的战友,也经常受邀接受采访,一遍又一遍讲述这段历史。他希望这场战役和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所留下的精神可以一代又一代传扬下去。
投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敏丽 何婧
审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映月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郭映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映月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