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1日讯(通讯员雷梦怡) 在2024年的夏天,河南农业大学的一群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学子们组成了“古韵红途 ‘豫’践文明”使者团,踏上了一段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的精彩征程。他们分别来自“豫乡文化使者队”“红星照耀山谷志愿服务队”“‘河’我们一起,共赴母亲河志愿服务队”“仁心领航,慧心守望志愿服务队”以及“焦桐新叶古韵新风文明实践团”。这五支团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文明旅游和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豫乡文化使者队:博物馆中的历史探寻
2024年6月28日下午两点,豫乡文化使者队开启了他们的文明实践之旅。他们来到了河南省博物馆,在这里,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悄然展开。
队员们步入博物馆大厅,一幅巨大的历史长卷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中原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主展区内,从远古时期的石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队员们被一组精美的青铜器所吸引,造型各异、纹饰繁复的青铜器,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
(图为队员们驻足欣赏青铜器。河南农业大学 韩莹莹摄)
接着,队员们在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前驻足,欣赏着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韵味;轻轻触摸着那些古老的玉器,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沧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商代的青铜器——“妇好鸮尊”。它造型独特,像一只站立的猫头鹰,双眼炯炯有神,仿佛随时准备展翅高飞。据解说员介绍,这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陪葬品,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图为豫乡文化使者队在河南博物院的合照。河南农业大学 韩莹莹摄)
以史为镜,回望历史。在中原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中,河南省博物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芒。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文物是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现代大学生团员,他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和历史的使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红星照耀山谷志愿服务队:弘扬精神,传承文化
2024年7月1日至7月7日,红星照耀山谷实践团前往安阳,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红旗渠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用青春书写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7月1日,实践团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思考、深入了解历史,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他们还主动配合红旗渠当地媒体的宣发工作,积极利用青年力量发扬红旗渠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红旗渠纪念馆配合宣发工作。河南农业大学 吴家慧摄)
7月2日,实践团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成员们利用馆内娱乐设施,以更加活力的方式了解了甲骨文的历史渊源和艺术内涵。这有助于成员们学习文字的历史与演变、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红星照耀山谷志愿服务队在青年洞的合照。河南农业大学 吴家慧 摄)
7月3日,实践团来到殷墟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考古发现,如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通过参观,成员们学习到了丰富的历史与考古知识,提升了文化素养,积极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暑期文化推介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并推广红旗渠精神与甲骨文文化,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呈递给广大群众。如此一来,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切实增强了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此次活动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暑期实践活动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宝贵机会,使他们得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茁壮成长。通过亲身参与文化推介活动,学生们更为直观地领略到了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河”我们一起,共赴母亲河志愿服务队:保护黄河,传承文化
2024年7月3日至7月9日,“河”我们一起,共赴母亲河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来到郑州,开展了一系列以保护黄河、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7月4日,团队成员来到黄河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入口,他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对黄河的评价: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团队成员参观了解了博物馆的四个展厅,了解黄河的历史、发源地、经流地以及其他与黄河相关信息。
7月5日,团队成员来到花园路黄河畔的黄河文化博物馆。他们看到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经济的相关文件和书籍,还观看了工作人员对黄河相关内容考察、研究、讨论、推演、实践的视频。之后,团队成员来到花园口黄河河畔,捡拾垃圾,并向游客进行“注意黄河环境问题”的友好提示,提升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黄河河畔捡拾垃圾。河南农业大学 陈佳怡 摄)
7月6日,团队成员再次来到郑州黄河博物馆,观赏了有关黄河文化的出土文物,了解了黄河治理方案。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7月9日,团队成员来到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他们在地质博物馆的黄土厅学习了黄土的形成过程,参观了炎黄二帝雕像和黄河宝鼎,还对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东大坝下沿进行了勘察,并与当地居民、导游和游客进行了交流。
(图为“河”我们一起,共赴母亲河志愿服务队在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的合照。河南农业大学 陈佳怡 摄)
团队成员参观了黄河花园口掘堤堵口纪念碑、纪念亭和黄河花园口扒口堵口记事广场浮雕,重温了花园口决堤事件,学习黄河治理历史,了解黄河流域的治理历程和发展现状同时团队成员在参观的同时与带队的导游进行交流,从导游中获取一些当地黄河的事迹。更加深刻了解到了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参观的同时,与游客进行交流,并宣传保护黄河的一些技巧和知识,使人们对保护黄河的认知深入人心并且深刻认知到黄河这条母亲河对于中华儿女的重要性。团队成员共同走进黄河流域的发展史,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治理历程与发展现状,认识到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仁心领航,慧心守望”志愿服务队:关爱儿童,践行文明
7月4日至7月10日,“仁心领航,慧心守望”志愿服务队在安徽省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村民委员会院内开展了辅导留守学生“七彩假期”活动,以“大董村村民委员会院”为基地,以孩子们和大董村为依托,开展“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的活动。
志愿者先是从“垃圾分类”到“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解说,让孩子们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并在现实中指出孩子们力所能及的“文明之举”,让孩子们知道“文明”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最后引导孩子们写下自己对“文明之旅”的建议。
孩子们纷纷写下“不要乱扔垃圾”“不浪费电、食物”“要垃圾分类”“要关闭水龙头”“要关门”“尊重当地的文化,不能破坏他们的文化”“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不能从高处扔东西”“别人不同意的地方,不能乱涂乱画”等建议。建议过后,大家也一起许下承诺,约定“践行文明之约”。
(图为大董村的孩子们和志愿者签的“文明之约”时。河南农业大学 雷梦怡 摄)
与小朋友约定后,志愿者们来到了村民当中,与当地村民通过面对面交谈,深入了解大董村从“空壳村”到“十强村”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以及还存在的问题,并对“乡村文明”进行宣传。在大董村广场的一侧墙上,志愿者们发现了独属于大董村的文明民约。并向当时正在看“民约”的老奶奶进行了询问和了解,每一个民约都那么的简单,却代表了大董村世世代代的“文明”结晶。这也让志愿者们坚信了对乡村文明守护的信念。
随后,志愿服务队分别对大董村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采访,以乡村文明为主题和大董村从“空壳村”到“十强村”的发展过程中,村里的风俗习惯、生态环境的变化,从他们的视角看到不一样的文明之光、文明之行、文明之路。
(图为“仁心领航,慧心守望”志愿服务队和孩子们的合照。河南农业大学 雷梦怡 摄)
此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热烈欢迎与支持,不仅加深了大学生对农村现状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活动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快乐,也为他们的心灵播下了“文明”的种子。未来,更多的“文明之旅”活动还将继续开展,让文明的接力棒在乡村间传递。
“焦桐新叶,古韵新风”文明实践团:传承精神,振兴乡村
2024年7月22日,河南农业大学“古韵红途‘豫’践文明”青年使者团踏上了前往河南省兰考县的征程。
泡桐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在贫瘠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成为兰考人民心中的“希望之树”。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大规模种植泡桐,创造了“扎针”治沙的奇迹。泡桐产业也成了兰考的一张闪亮名片。
7月23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园。纪念园内陈列着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和他亲手使用过的物品。图片生动再现了焦裕禄与兰考人民并肩作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7月23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兰考县张庄村。在村委支书的安排下,实践团队参观了村里的特色产业项目代表——梦里张庄和奥吉特菌业公司。
7月24日,实践团队与中科大、大连理工、厦门大学的同学交流,共同领略张庄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深刻体会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和乡村振兴的艰辛与不易。
7月25日,实践团队在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开展了一系列“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为主题的文明旅游活动。他们举办了文明旅游知识小竞赛,激发小朋友们文明出行的热情;整理民宿,体现文明出游的新风尚;来到公共书店,感受书香氛围。
(图为实践团成员组织进行知识竞赛。河南农业大学 张迎喜 摄)
此次“古韵红途,‘豫’践文明”青年使者团,深入基层,走进兰考县,实践团队将肩负起身为河南农大学子的责任,铭记这段宝贵的经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的乡村更加美丽富饶、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图为“焦桐新叶,古韵新风”文明实践团与孩子们的合照。河南农业大学 张迎喜 摄)
“古韵红途 ‘豫’践文明”使者团的五支队伍,以青春之名,行文明之旅,在实践中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旅游的内涵,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文明之花将在更多的地方绽放光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雷梦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梦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