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王昊)泉港被誉为中国的海盐文化之都,盐业资源丰富,海盐生产历史悠久,辖区山腰盐场是福建第二大国盐场、最大的高端绿色食盐生产和出口盐基地,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为深入了解中国海盐文化,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挽民族星光,传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实践团队于7月10日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实地走访山腰盐场参观学习,走进山腰盐场,探索非遗工艺,体验创新魅力。

实践团队在盐场合影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泉港山腰盐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该地区不可或缺的盐业生产基地。这里盐业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便享有盛名。山腰盐场依托天然海水资源,采用日晒法制盐,巧妙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的海盐品质上乘,为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实践团队踏入这片盐业宝地时,正值盐场工人忙碌于制盐作业。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实践团队了解到盐场的独特制盐工艺,该工艺分为六个严谨环节:纳潮、制卤、结晶、旋盐、扒盐、归坨,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盐业工人的智慧和辛勤。

 

盐工在盐田上进行制盐

纳潮是制盐首步,泉港海盐取自台湾海峡,盐工观测潮位注入蓄水池并监控浓度。制卤采用“七步走水法”,确保卤水饱和。结晶依赖自然条件,是关键步骤,盐工依据季节调整。旋盐展现技艺,调整次数提升原盐品质。最终归坨阶段,淋卤去杂,优质原盐分类堆放。盐工辛勤劳作,体现了“晒白了盐,晒黑了人,一半海水,一半汗水”的精神。

 

盐工收集盐田边上的盐堆

盐田如镜,盐花似雪,这片被誉为“天空之镜”的神奇之地,映射着天地间的壮丽景色。在风和日丽之时,山腰处的盐场盐池宛如精心布局的棋盘,横竖交错,波光潋滟,仿佛一面无边的明镜,将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错落有致的建筑和参天古木的倒影映照得淋漓尽致。每当晴朗的黄昏降临,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人们便能目睹天空中与盐池里“双日落”的罕见奇景,甚至有幸一睹那绚烂的“双面”火烧云的瑰丽。海水、盐田、石条小径、盐耙与推车,这一切共同织就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醉的盐场风光,宛如诗画,令人流连忘返。

 

夕阳西下盐田黄昏景

文物与文化遗产,乃是中华民族基因与血脉的承载,它们是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的瑰宝,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实践团队深受这一理念启发,深入盐场,虚心学习盐民们世代相传的辛勤劳作精神,恪守古法,守护着盐田的守望者精神,致力于让山腰盐场的日晒制盐工艺得以传承,使之成为延续不绝的文化血脉。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孙柏一 徐嘉鸿 李志培 黄金涛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昊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7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学子频道
2024-03-01
社会实践
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