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黄嘉莹)为响应“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广东财经大学“纸”同道合实践团在7月13日共同踏上东水村的寻纸之旅。基于阳西县新墟镇政府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对古法造纸的保护传承需求,实践团成员期望通过本次实地调研,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手艺,挖掘乡村本土人才,延续和传承竹林中的这片活历史。

 

图为广东财经大学“纸”同道合实践团合照

古城拾遗 竹林寻纸

三月是“纸”同道合实践团出发的日子,沿着溪水的步履,实践团成员共同来到了新墟镇东水村,这一个坐落在竹林深处的村落。透过层层竹林,依稀可见简朴的水槽和棚架,这是百年前的造纸工坊。东水村村民代代相传,延续古法,春竹造纸。

图为东水村造纸的竹林

在村民李彩仪姐姐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当地造纸博物馆,李彩仪姐姐向成员介绍造纸流程和工序。在她的介绍和耐心解答下,成员感受到当地村民对造纸技艺的用心保护和珍惜。看着一道道工序,实践队成员仿佛跨越历史长河,见证历经千年的古人智慧。

图为村民李彩仪介绍造纸

七月沓至,“纸”同道合实践团跟随谭兴容书记的脚步,再次来到了东水村古法造纸工坊。这一次,实践团看到了造纸科普基地的发展变化。谭兴容,是谭氏造纸第四代传承人,如今致力于古法造纸的传承和科普宣传工作。一路跟随谭书记的脚步,实践团一同来到造纸基地,谭书记向成员科普古法造纸的发展历程。

图为谭书记介绍东水造纸发展历程

实践队成员与谭书记一同来到造纸工坊,谭书记向成员演示了造纸的过程。其中,捞纸是做草纸的关键一步。谭书记娴熟的把竹浆冲撞一遍,然后用竹棍打均匀,再用竹廉捞起叠齐整。接着谭书记把纸帘放入抄纸槽中,把纸浆按一定的厚度均匀地捞起来,并一张张整齐叠放到抄纸槽旁的湿纸堆上,这样捞纸这道工序就完成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刻印着谭书记一丝不苟的身影。

   图为谭书记演示捞纸工序

捞纸这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实则深藏智慧。成员林子婷在书记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最传统的古法造纸技艺。第一次尝试捞纸,成员林子婷感受到手法得出重要性。每一次的下水,每一次的按压,都能感受到从指尖流淌出的传统与历史的温度。看着亲手制作出来的纸张,成员林子婷露出喜悦的笑意,她感受到满满的成就。

 

图为谭书记教成员林子婷捞纸

造纸大美,今人共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古法造纸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锲而不舍,用自己的方式赓续着造纸的精神命脉。

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从事造纸的村民——黎儒源先生。“您从事造纸行业多久了?为什么现在没人做造纸了?您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实践团成员关雪用当地方言走进这位匠人的故事。

图为成员关雪采访黎儒源先生

黎先生回忆道:“我从 17 岁起便在生产队开始学习造纸技艺,至今 50 年之久。当时没有专门的老师教,许多人靠自学掌握这门技术。”曾经,这里家家户户造纸,如今从事者寥寥。

黎先生无奈坦言:“造纸耗费时间漫长,工序繁杂,对时间要求比较严苛,部分工序甚至需连夜赶工,且过程艰辛,长期泡水手上还会长满痔疮,手指关节也会变大。”据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仅腌竹子这道工序,就需花上三四个月才能让竹捆充分裹上石灰油。在匆忙的现代社会,非遗造纸让实践队成员懂得了耐心、专注与坚持。

黎先生还提到,目前村里仅有三人仍在坚持造纸,今年有一人备料未及售出便已离世。听到这里,实践团成员感受到古法造纸即将面临失传的危险,也为此感到叹息。

作为谭氏造纸的第四代传承人,谭兴容书记感到肩负重任,他决心将古法造纸文化的传承工作做好。谭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后续东水古法造纸的计划开展情况。谭书记表示,东水村通过成立古法造纸非遗作坊和培训基地来保护非遗文化遗产。一方面,今年年初东水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作坊在新墟镇东水村挂牌成立,为古法造纸的传承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平台。另一方面,阳西县还举办第一期的东水古法造纸非遗培训班和基地。未来希望通过研学的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古法造纸这门手艺,以实现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谭书记还计划通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进一步充实古法造纸基地的人力资源。尽管古法造纸的发展受限于时代需求和当地经济,谭兴容书记依然坚守初心和本分,用“匠心”让时间淬炼得更为坚定,让“匠魂”在不懈攀爬中沉淀。

图为造纸科普基地

匠心传承 发展未来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东水村的古法造纸,不仅是一项传承的手艺,更是代表着情感的寄托。每一张纸,都带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蕴含着竹林的气息与人文的情怀。曾经家家户户都在造纸,造纸是东水村的支柱产业。现如今,古法造纸已经日渐式微。2000年之后,村内仅有七户人家仍延续着古法造纸技艺。现在,只剩下两户人家在做造纸。

此次百千万活动,实践队成员深知传承一项技艺的艰辛与不易。然而,造纸技艺永恒的,因为总有一群人矢志不渝,守护其传承,以新的方式在延续着古法造纸的生命。未来,东水古法造纸会以研学、文旅结合的等衍生行业的形式继续发展,结合时代特色丰富非遗造纸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让年轻一代有机会接触当地非遗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流,为阳西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传承文化的新时代,年轻人肩负着守护非遗的责任。深处繁忙都市,我们不妨停下脚步,用心感受蕴藏在竹林里的智慧和匠心。实践队相信,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古法造纸会在东水村这片土地上延续和发展,让非遗造纸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与研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黄嘉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嘉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5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