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福”文化作为热点词条,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闽南理工学院团委学生会“非遗‘潮’未来”实践队通过文化遗产、非遗技艺、古建遗址三个方面,以探寻“福”文化为目标,感悟当代“福”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福“践”文化遗产,看见馆藏里的“福文化”
8月22日下午,实践队走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馆内以实物和图片生动展示千百年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十番音乐、闽剧、评书等数十种项目,了解闽剧服饰的制作工艺,学习咏春拳的招式及由来,并在数字互动屏的帮助下了解到了更多的非遗文化,它们都述说着八闽人民与“福”文化的不解之缘,从中可见福建人民对“福”文化的高度价值认同,也为寻福记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思路。
成员尝试击打编钟,聆听来自千年之前的乐曲之音
成员们通过数字互动屏了解各项非遗文化的历史发展、工艺制作和传承情况
成员通过数字互动屏进行咏春拳的学习
实践队还来到了福建博物院参观。馆内陈列了福建省各个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从幽黯蒙昧的山洞中开始,到闽越人驾舟荡歌的古朴岁月,融合了中原移民的智慧与勤劳,步入宋元时期的百业兴旺,万商云集,直至明清时期,郑和等海上英雄又纷纷在这里了书写历史的辉煌。
上万件文物静悄悄地躺在展柜内,无声地在述说着福建地区发展至今所经历过的所有,无论艰苦,兴旺,苦楚与辉煌,福建人民依旧坚韧、谦逊、不屈且上进,在寻“福”的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
学习革命战士在福建留下的峥嵘岁月与苏区精神
成员们通过观看视频深入了解福建苏区军民生活
福“践”非遗技艺
感受工艺里的“福文化”
福州拥有上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茉莉花茶了,茉莉花深受福州人民的喜爱。
实践队走进制茶坊,了解茉莉花茶的窨制工具及制茶的工艺流程;近距离观察了“茶花分离”的过程,并制作了茉莉花香包,相互分享;学习泡茶技巧,亲身体验茶礼仪。
成员们观察正在进行晾晒的茶叶
成员们近距离学习“茶花分离”过程
而作为“福州三宝”的一员,脱胎漆器也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学习对象。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沈绍安漆艺博物馆,近距离领略了这项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珍品。
成员们学习脱胎漆器相关知识
“花茶的清香并不能让大家明白一杯好茶的制作过程是多么辛苦,漆器的精致也不能表现出一个展品的背后经历过怎样的不易,但当‘中国春天的味道’被世界知晓,当世界都在夸赞这传承了千年的文化,流下的汗水又显得不值一提了。”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这番番话语让成员们肃然起敬。
福“践”古建遗址
寻找楼宇里的“福文化”
如果说史书里记载着先辈们流传下来的文明,那建筑便是能将这段历史文明立体化的媒介。
实践队成员们从南后街进入三坊七巷,随后进入安民巷、黄巷、衣锦坊。在各个巷中穿访,成员们亲眼见识到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魅力。马鞍墙之厚重、窗台木雕之精美、建筑门之巨大……这些建筑毫不私藏自己的优势,争相斗艳,却又形成一幅绝美的历史画卷,讲述着这里千年的发展与壮丽。
上下杭内建有多个会馆,如古田会馆、永德会馆、建宁会馆等,这些老会馆虽然外貌有些许破败之色,不如现建筑那般华美,但我们仍旧可以透过它们看到当时鼎盛时期的热闹非凡。
“寻福”是八闽大地上深沉的文化基因,是福建人民恒久的精神追求,更是追求生命意义的最高价值。新时代,“福”文化被赋予了更特殊的意义,它将带领人民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寻“福”、送“福”、造“福”、享“福”,传承弘扬“福”文化,身在“福”中更惜“福”。
来源:闽南理工学院 作者:闽南理工学院“非遗朝未来”社会实践队
声明:未经大学生云报或相关权益人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王靓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