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筑梦乡野”实践团队社会调研心得
此次调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石节子美术馆。我当时浅薄无知,竟然仅仅凭借走马观花似的看到的那一丁点不足以构成石节子万分之一的景象,就发出“它没有灵魂”这样的评价。它怎么会没有灵魂呢?它的灵魂在于无数像创办它的靳勒老师、维护它的胡建强老师这样为了家乡振兴发展而前仆后继来到石节子的人,在于与村民家融为一体的每件艺术作品,在于石节子村村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王童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锻炼了能力,有收获有成长。但也出现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我会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锻炼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头雁”,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石”,在带动一方百姓、搞活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陇西胡家门村调研的过程中,返乡创业青年冯泽华让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有大城市才是大学生打拼的战场,回报家乡亦是在发挥自己的价值。
——朱意妙
此次调研我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感受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魅力所在。同时了解到石节子村是中国当代艺术乡建中极为典型的案例,靳勒老师带着艺术思维回到家乡,把血浓于水的乡土情怀植入大地艺术创作,发动13户村民建成了中国第一家乡村美术馆,我发自内心敬佩他。
——覃雅雯
调研让我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感动,像在石节子村,本就不富裕的村民愿意给我们做一顿饭;陌生的奶奶会摸着我薄薄的衣服问我,“怎么穿这么点,冻得很吧”;不是很熟悉的阿姨会和我唠着家常。走进农村,走入基层,发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人和事,感触很深,使我理解了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
——马梓涵
经过四天的实践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是基本技能不过关;二是认知浅显、思想浅薄,对很多事情只能看到最浮于表面的东西。当然,长路漫漫,大道平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要加倍努力,不仅要练好基本技能,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张雨欣
调研的四个地方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石节子美术馆。只有十三户人家的村庄,却是一个了不起的美术馆。从刚刚进入村庄的土崖上刻着的“石节子美术馆”字样,到进入村庄后的13家分馆,处处展现着农耕文化与城市文明,乡村风俗和现代艺术的交织与碰撞。
——王雅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四天的社会实践中,我看到了石节子村村民、村干部为了村落发展作出的贡献;雅路人麻鞋的制作车间为乡村妇女提供了灵活又广阔的就业岗位;胡家门基层干部为乡村发展作出的贡献。不仅开阔了视野,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不易。
——王薇
石节子村村民善良朴实,尽管自己收入不高还是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他们为客人盛好饭、做好凉菜,努力让来客感到宾至如归,努力为自己的村庄发展做贡献。村民们除了眼前的辛苦,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梦想支撑的力量,我想致敬石节子村的每一位村民。
——张晴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束之高阁的、不接地气的、不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论,是不能成为标准的。初次实践,自身欠缺太多,去了多个地方,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坐井说天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究竟如何呢?书就是路,路就是书。
——刘科
调研让我认识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实践过程中,基本设备不能熟练使用,人事交流和专业技能上还有太多欠缺的东西,需要我日后谦虚谨慎,积极恶补。
——林文柏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覃雅雯
声明:未经大学生云报或相关权益人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覃雅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