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野”成员石节子驻村实践心得(四):
石节子村的艺术之旅与成长收获
在这个暑假即将开启的时刻,“筑梦乡野”团队的 12 名师生满怀热忱与期待,踏上了前往甘肃省秦安县叶堡镇石节子艺术村的征程,展开了与村民同吃同住的驻村实践活动。这段独特的经历,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考查和调研能力,拍摄和记录能力,观察与反思的能力,更在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当我们初抵石节子村时,那浓郁醇厚的艺术气息便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地将我们包裹。村内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被艺术家们赋予了灵魂,精心创作的雕塑和艺术作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与这片土地浑然天成。在这里,“人人都是艺术家”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村民们在闲暇时光里,用心雕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当有游客来访时,他们更是毫不吝啬地热情展示,那一张张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面庞,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在与村民们的接触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里淳朴的民风和善良热情的天性。起初,村民们面对外来的艺术家们或许还稍显羞涩,鲜少主动打招呼。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逐渐适应了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愈发自信和热情。正如村长李保元所言:“如今,村民们已经能够自如地与外来人员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创作。”从这一转变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石节子美术馆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巨大改变。它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提升,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他们滋养和鼓舞。
若未曾亲自踏入村民的家中,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洞悉他们的生活。在这里,村民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辛勤种植的桃子、亲手制作的烧烤与我们分享,那份热情让人如沐春风。驻村期间,我们分组走访了村里仅有的 13 户人家,常驻人口大多为老年人。在与他们促膝长谈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石节子美术馆的成立对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听到了他们对靳勒老师的无尽褒扬、深切感激与真诚怀念,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靳勒老师辛苦建设的美术馆所蕴含的珍贵价值。
“艺术重要,雨水更重要”!在我们抵达石节子的首日,与村长的交流中便听到了这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村长解释道:“对于农民而言,雨水是庄稼生长的源泉,是填饱肚子的保障;而艺术,好比为我们插上了飞向远方的翅膀,让世界看到了我们。”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地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既感受到了雨水和土地对于农民的不可替代,也体会到了艺术对于石节子村民的重要意义。
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进村民的生活,这次社会实践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历练。它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不能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踏上万里路,去亲身感受世界的多彩与真实。在这次驻村实践中,团队成员虽偶尔会遭遇失误与挫折,但始终齐心协力,努力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包含了收获、经验、挫折与教训的活动,才称得上是一个有意义、完整且令人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回顾这次实践,石节子村的艺术之光、村民的淳朴善良以及我们的成长与感悟,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筑梦乡野”团队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将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继续前行,为更多的乡村注入希望与活力。
供稿人:袁锦羽
指导教师: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