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暑期“耕耘精神传三代,乡村振兴沃野间”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溧阳市马垫村,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大量的农户采访中了解老、中、青三代人的乡村奋斗故事,并前往产业基地考察调研,立足自身专业特长和乡村发展实际,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力量。


“小番茄”种植出产业振兴“大梦想”

溧阳市马垫村地处溧阳市城郊,是传统的粮菜种植区。1985年开始,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的方式种植早春番茄,一直到现在,逐步发展到大棚番茄早熟栽培,产地面积也由不足二十亩发展为一千多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番茄产业村。

随着村里小番茄种植业的发展,在更加科学的大棚套种模式的实施下,实现了助产增收,生态循环发展,乡亲们的年收入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以倍数上涨。实践成员通过采访了解到,马垫村的村干部们积极帮助种植户们更新技术理念,不仅帮助村民引入更加优质的番茄品种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也会定时邀请农科站的专家来解决所遇到的种植问题,为产量质量的提升注入科技力量。


采访过程中,村民李志松谈起了之前的番茄种植经历,他说:“以前不仅要考虑怎么种好小番茄,怎么卖出去也是一个大问题,好不容易种出来了,没有人买,那对我们有什么用呢?现在番茄的市场的需求很大,基本不担心售卖的问题,还有一些小番茄的加工企业联系我们进行收购。”“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吧?”实践成员站在旁边问。李志松爷爷喜不自胜地说道,“好多了,那肯定好多了!”说完,所有人笑了,那是由衷的笑,放松的笑。

为了更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马垫村还引入了电商平台,给小番茄这一类生鲜食品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村干部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农产品农资的买难卖难问题,小番茄再也不会滞销在村中。

“美丽庭院+”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之乡


在马垫村,队员们一路惊叹于美丽的乡村画卷,整洁的房屋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造,都让团队成员赞不绝口。近几年,村里的各类休闲设施都得到了再升级,马垫村不断探索自身定位,积极打造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村干部向队员们介绍到,这几年马垫村全面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的进程已经迈入了新的篇章。为积极响应“吾美吾家,百村靓丽”行动,在溧城街道及马垫村两级妇联联合组织下,马垫村创新开展了“美丽庭院”系列建设活动。


通过“请进来”,开收纳技巧讲座、绿植工艺学习会、庭院建设经验分享会;“走出去”,参观学习先行实验区的特色成果等,极大地激发了马垫村群众打造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真正做到了让美丽乡村建设与每个村民息息相关。村里还选树一批先进庭院,激励每家每户争当先进。串点成线再成面,一户户美丽庭院虽小,但折射出的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燕归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我想扎根在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马垫村。每次看到村民们收获的笑容,我就觉得很满足。我特别开心自己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马垫村青年村官宋珮玉对队员们说,自己一开始到村里,对工作环境并不熟悉,也曾有过莽撞、不成熟的一面,如今能以开朗的性格与每位村民“打成一片”,这是她眼中的成长。每年下地看苗,拍摄视频记录一批批番茄苗的生长历程、处理村民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大大小小,事无巨细,这是她眼中的工作。墙上摆放整齐的各种表彰和荣誉,已经成为她眼中的肯定。

宋珮玉是无数青年村官的一份子,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村落中,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开阔创新的视野,持续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青春活力。通过基层锻炼,他们逐渐成为业务上的“多面手”,人民群众中的“贴心人”,在岗位上成就自我,让青春在磨砺中闪光。

本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领略到了年轻村官的可贵初心;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政策的切实成果;触摸到了基层治理的无尽智慧。未来队员们将继续且行且思,将看到的乡村风貌转化为所学所用的动力源泉,学做“自讨苦吃”青年,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石邢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邢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