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红色基因深深浸润青少年心灵,厚植爱国情怀,引导洪泽总工会暑托班少年儿童深刻领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齿轮星火宣讲团于2025年7月16日至23日,为该暑托班8至13岁学员开展了8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培育时代强国少年”主题宣讲活动。宣讲团以暖心化、趣味化、生活化的形式搭建精神沟通桥梁,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取得了扎实的教育成效。

精准筹备筑牢根基,多维保障宣讲质效

本次系列宣讲由齿轮星火宣讲团全程策划执行,面向暑托班50余名青少年有序开展。活动紧扣“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培育时代强国少年”核心主题,采用“趣味导入—历史回顾—故事浸润—互动实践—精神解读”的递进式流程,每场活动时长约4小时,全程学员参与热情饱满,互动氛围热烈浓厚。

为使宣讲内容更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宣讲团队前期深入调研洪泽总工会暑托班儿童的理解能力与兴趣需求,精心打磨宣讲内容体系。团队系统梳理“两弹一星”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精选钱学森“突破封锁归国效力”、邓稼先“戈壁隐姓埋名攻关”等极具感染力的英模事迹,整合1964年原子弹爆炸、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等高清历史影像与科普短片,搭配卡通化设计的PPT课件及洪泽本地国防教育素材,形成了兼具历史真实性、科学严谨性与青少年吸引力的宣讲内容矩阵。

人员组织方面,宣讲团提前与暑托班教师深度对接,精准掌握学员人数、年龄分布及兴趣偏好,针对低、中、高年级学员差异化调整讲解语言与互动形式。同时,特别邀请4名洪泽本地退役老兵担任特邀嘉宾,结合自身服役经历补充国防建设背景介绍,让宣讲更具地域贴近性与情感感染力。

多元宣讲融合互动实践精神,传承实现入脑入心

为深化青少年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知认同,宣讲团创新采用“讲解+实践”的多元模式,让精神传承既有理论深度,更具实践温度。

趣味历史讲解环节,主讲志愿者以“太空探索小问答”开篇,通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原子弹研制要克服哪些困难?”等问题迅速点燃学员热情。随后以“国防科技闯关记”为叙事线索,从20世纪50年代国际形势切入,借助动画短片、时间轴图谱等直观形式,生动阐释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背景,系统梳理关键年份重大成就,让学员直观感受“两弹一星”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深刻领会“实力才能守护和平”的核心内涵。

精神内核解读阶段,宣讲团聚焦“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核心,结合青少年学习生活场景,用“科学家攻克技术难关”类比“同学们破解学习难题”,让抽象精神与学员成长历程紧密联结。退役老兵现场分享国防建设时期的亲身经历,通过今昔生活对比,帮助学员具象化理解精神背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互动实践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历史时间线拼图”“科技成就连连看”等游戏中,学员分组协作拼接关键事件时间节点、匹配科学家与事迹,在协作竞争中巩固知识;“科学家事迹抢答赛”上,学员踊跃举手答题,精美书签、学习文具等奖励充分调动了参与积极性。“我的强国梦”主题创作中,低年级学员用彩笔描绘火箭升空、科学家攻关等场景,高年级学员撰写“致科学家的一封信”,写下“我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爱国”“长大投身科技事业报效祖国”等真挚心声。学员们还亲手折制“心愿星”,将创作作品与心愿星一同张贴在班级“精神传承墙”上,让精神感悟实现具象化表达。

精神浸润成效显著,长效传承持续发力

8场系列宣讲的有序推进,让“两弹一星”精神真正走进青少年心灵。通过具象化、趣味化的宣讲与实践,抽象的精神概念转化为学员可感可知的历史故事与成长动力,学员对精神内核的理解更为深刻,爱国情怀、科学素养与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活动同时为洪泽总工会暑托班教育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丰富了暑托班课程内容体系,赢得了学员家长的高度认可。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分享科学家故事,变得更懂珍惜、更有上进心了”,为暑托班后续特色教育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暑托班为纽带,学员将活动中的所学所感传递给家人,间接带动洪泽当地社区居民感受“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激发了社区整体的家国情怀,为当地构建红色教育氛围、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鲜活活力。

齿轮星火宣讲团志愿者表示,将以此次系列宣讲为契机,持续优化红色教育内容与呈现形式,深化与地方暑托班的合作联动,让“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薪火相传,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动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志愿力量。

通讯员:费宇航  撰搞人:季瑶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费宇航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费宇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9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