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凝聚跨学段育人合力,将“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实践的成长养分,11月8日,唐山学院“星核动力”宣讲团携手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联合开展“两弹一星精神润童心 科创实践筑梦行”共建活动。​

图1 唐山学院与外国语实验小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共建活动现场

宣讲铸魂:深植两弹一星精神礼赞核工辉煌成就

理论宣讲环节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构建“精神深植+成就溯源”双轨育人体系。宣讲团成员以邓稼先隐姓埋名钻研核弹、钱学森冲破阻碍归国报国等科学家事迹为线索,深入阐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让抽象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可学。

图2 “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海报,书写“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核心理念

图3 2025年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合影

观影砺志:光影唤醒峥嵘岁月研讨凝聚传承力量​

为深化“两弹一星”精神认知,活动特设观影研讨环节,组织师生共观《“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纪录片。影片以珍贵历史影像,还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戈壁荒滩攻坚克难、隐姓埋名的场景——泛黄照片里的工棚演算身影、黑白镜头中的“两弹”蘑菇云,直观唤醒峥嵘记忆,让研制艰辛与伟大直抵人心。

图4 唐山学院志愿宣讲团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专题宣讲

图5 师生共同观看《“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纪录片,感悟峥嵘岁月

长廊润心:立体式沉浸式宣讲场景化滋养初心​

学校团委与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打造的“两弹一星”文化长廊,成为本次研学的“沉浸式思政阵地”。长廊以“功勋人物”“历史进程”“科技成果”为三大核心板块,全方位呈现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生平事迹、“两弹一星”研制的关键节点,以及核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图6 “两弹一星”文化长廊功勋人物展示区介绍王大珩、王希季等科学家事迹

科技赋能:研学智能机器人发射火箭筑梦未来​

科技实践环节聚焦“创新驱动”,推动“两弹一星”精神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机器人产业学院,小学生们近距离观摩机械臂精准分拣、踢足球机器人协同作战,宣讲团成员结合“两弹一星”时期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敢为人先”的故事,讲解机器人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工业、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让青少年明白“科技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奋斗”。

图7 小学生在机器人产业学院观摩机械臂精准分拣演示

图8 师生围观准备发射的火箭模型

非遗传情:巧制航天模型融合文化根脉

非遗手工制作环节创新“精神传承+文化传承”模式,组织小学生们运用非遗技艺创作航天模型。在宣讲团成员的指导下,小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剪纸技艺剪出“天宫空间站”的恢弘轮廓,用竹编工艺编织“长征火箭”的精巧结构,用彩色种子拼贴“北斗卫星”的灵动造型。

图9 非遗手工环节中,学生用竹编、种子拼贴等工艺制作航天主题作品

本次共建育人活动,是推进大中小学跨学段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今后,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探索“思政+科创+文化”模式,持续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针对性,助力红色基因焕发活力,培育时代新人。

图10 2025年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合影

图11 2025年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合影

(通讯员 唐山学院孟庆莹  康朝阳)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康朝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康朝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89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