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浙江省温州市泽雅镇纸山片区独特文旅资源,破解相邻村落发展同质化难题,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路径,近日,宁波财经学院“纸等你来”参赛团队专程前往泽雅镇纸源村——黄坑村的相邻村落,开展农文旅专题调研。团队聚焦纸源村屏纸文化活化实践与文旅配套建设成效,通过实地考察、沉浸式体验、深度访谈等方式,为后续黄坑村农文旅融合方案编制收集跨村参考案例,为纸山片区整体发展寻找破局思路。
纸源村,因千年屏纸技艺而得名,是泽雅“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核心传承地之一,其屏纸制作技艺可追溯至宋代,延续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手工造纸流程,2006年更随“泽雅屏纸制作技艺”一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调研首站,团队便走进村内的屏纸文化博物馆。这座由百年老宅改造而成的展馆,虽面积不大却底蕴深厚——玻璃展柜中,明清时期的纸槽、竹帘、纸焙等工具历经岁月仍纹路清晰,泛黄的屏纸样品从粗制的包装纸到细腻的书画纸分类陈列,墙上的老照片与文字展板则系统梳理了屏纸从“砍竹取料、树皮浸泡”到“抄纸成型、压榨烘干”的72道工序。成员们驻足细看,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关键信息,指尖拂过展柜玻璃,仿佛能触摸到千年来纸农们劳作的温度,更直观地理解了屏纸文化作为当地“根与魂”的历史深度。

▲图为纸源村村书记带团队参观村内纸文化博物馆
离开博物馆,团队前往纸源村核心文旅载体——屏纸研学基地,开启一场“亲手做纸”的沉浸式体验。基地坐落于溪畔竹林间,青瓦白墙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屋内整齐摆放着浸泡好的楮树皮、木质纸槽与竹帘。
在基地专业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穿上蓝色围裙,依次体验屏纸制作的核心工序:先是将泡软的楮树皮放入石臼中,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树皮化为细腻的纸浆;随后双手端起竹帘,小心翼翼地伸入纸槽,以“一沉一浮”的节奏抄起纸浆,待竹帘上形成均匀的纸层后,再轻轻将其覆在木板上;最后将叠好的湿纸放入压榨机,通过缓慢加压排出水分——整套流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准控制力度与节奏,不少成员第一次抄纸时,要么纸层过厚不均,要么竹帘倾斜导致纸浆洒落。
经过多次尝试,当亲手制作的屏纸在阳光下晾干,呈现出自然的米白色与纤维纹理时,大家纷纷拿起成品拍照留念,不仅切实感受到传统技艺中“慢工出细活”的匠心,更通过亲身体验理清了“非遗+研学”业态的运营逻辑:从工序讲解到动手实践,从成品带走再到文化讲解,完整的体验链条既能让游客深度参与,又能实现文化传播,这为团队后续为黄坑村设计互动式文旅项目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图为纸源村村书记向团队介绍造纸工艺以及当场体验
调研期间,团队迎来了此次行程的重要环节——与屏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志文先生的深度交流。今年68岁的林先生,从16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屏纸制作,如今仍坚持每天在作坊里做纸。在他的工作室中,墙上挂满了各类荣誉证书与媒体报道,桌上摆放着他近年来创新制作的屏纸文创产品。交流中,林先生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传承经历,用质朴的方言讲述了屏纸技艺的辉煌与困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泽雅有几百个纸槽,家家户户都靠做纸谋生,后来机器纸普及,手工屏纸没人要,很多纸槽都荒废了。”
谈及近年来的变化,他眼中泛起光芒:“这几年搞文旅,年轻人愿意来学做纸,游客也爱体验,屏纸才算‘活’过来了。”随后,他针对纸山片区文旅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屏纸的魂不在‘看’,而在‘做’,你们做规划时,一定要守住技艺本真,别搞花架子,多设计让游客‘上手体验、走心感受’的项目,比如让游客自己做一张带有专属印记的屏纸,或者学用屏纸做灯笼、信封,这样才能让他们记住屏纸,把文化带出去。”林先生的话让团队成员们深受触动,更坚定了以“非遗”为核心的文旅发展方向——文化保护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能触摸、能体验、能传播的活态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拜访屏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林志文先生
除了文化活化实践,纸源村成熟的文旅配套设施也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沿着村内石板路行走,只见十余栋特色民宿依溪而建,建筑外立面保留了浙南山地民居“黑瓦木构”的传统风格,内部却配备了空调、智能马桶等现代舒适设施,部分民宿还开辟了“屏纸主题房”,房间内的台灯灯罩、装饰画均采用屏纸制作,实现了文化元素与住宿体验的深度融合。民宿老板介绍,每到周末与节假日,客房预订率能达到90%以上,不少游客都是冲着“住在纸乡、体验造纸”而来。
村口的特色咖啡馆则是另一处“网红打卡点”,店铺以原木为主要装修材料,落地窗外便是连片的稻田与竹林,菜单上还推出了“屏纸拿铁”——在咖啡拉花旁摆放一张迷你屏纸书签,让乡村休闲场景多了一份文化韵味。这些“住宿+休闲”的配套组合,不仅填补了乡村文旅“留客难”的服务空白,更展现了“传统村落+现代服务”的融合思路,为团队思考黄坑村如何完善文旅配套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次纸源村调研,历时一天半,团队成员们从“看文化”“做文化”到“聊文化”,全方位掌握了相邻村落的屏纸文化活化经验与文旅运营模式,更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明确了“保护为先、体验为要”的文化发展核心方向。“纸等你来”团队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结合黄坑村自身的竹林资源与闲置老宅优势,将纸源村的屏纸研学流程、民宿运营经验及林志文先生的建议融入方案设计:计划在黄坑村打造“竹林屏纸工坊”,让游客在竹林间体验造纸;利用闲置老宅改造“屏纸主题民宿”,延续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提升舒适度;还将设计“纸山跨村游”路线,串联纸源村的博物馆与黄坑村的工坊,实现资源互补。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持续优化方案,助力泽雅纸山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让千年屏纸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通讯员:陈诗伟,“建行裕农通杯”及“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诗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诗伟 责编:赵先声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