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王慧)“暖阳”暑期社会实践团以“滴水成河——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水教育活动。通过互动问答、数据展示、案例分享等形式,让参与活动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并将节水理念转化为可践行的日常行动。
活动以“快问快答”拉开序幕,“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你上次检查水龙头漏水是什么时候?”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迅速拉近了同学们与节水话题的距离。在轻松的互动中,大家了解到:地球表面虽71%被水覆盖,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2.5%,扣除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后,真正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0.26%,水资源的珍贵程度远超想象。
随后,一组组数据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水资源危机的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约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400多座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年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205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实践团成员展示的数据让现场安静下来。更令人揪心的是,全国600多座城市中,400多座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年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300个西湖的蓄水量。
同步播放的视频短片《干裂的土地》里,干涸的河床像一道道深刻的皱纹,龟裂的农田里庄稼早已枯死,偏远地区的孩子背着塑料桶在山路排队取水……这些画面让“水贵如油”有了具象注解。“原来真的有地方连喝水都要排队,我以后再也不浪费水了。”一位同学边看边小声说。
为让同学们看到国家在水资源保护上的努力,实践团成员还介绍了我国的治水举措: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到《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的落地;从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到农业滴灌、城市再生水回用等技术应用……政策、工程、科技的协同推进,让大家感受到节水背后的“中国决心”。
活动最后,实践团发布《校园节水十要十不要》行动清单,明确了“随手关紧水龙头”“用盆接水洗菜再浇花”等具体做法,也列出“不让水龙头空流”“不轻视每一滴‘微浪费’”等禁忌。清单内容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让同学们明白节水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日常细节里。
“原来节水离我们这么近!”一位同学分享道,“我回家就教爷爷把洗菜水存起来浇花,一天就能省下两大桶。”不少同学还将行动清单拍照发至朋友圈,以“今天,我为地球省下一滴眼泪”的配文,带动更多人关注节水。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认清了水资源的稀缺现状,更将节水从口号转化为可量化的习惯。正如“暖阳”实践团所期待的,当每一个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涓滴之力终将汇成守护水资源的澎湃力量,让清澈之水长流不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