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对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号召,深化“高校—福利院”志愿服务合作,今年9月,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护理学院与自贡市社会福利和康复治疗中心签订志愿服务基地共建协议,并组建了阳光心理守望者志愿服务团队,启动“护葵新生态 向阳青力量”关爱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赋能行动。10月25日下午,团队围绕“情绪魔方 心灵解忧”主题,以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在自贡市社会福利和康复治疗中心圆满完成了首期志愿服务活动,30余名儿童积极参与。

情绪识别:我的情绪彩虹桥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趣味提问激活现场氛围,引导孩子们拿起水彩笔创作“情绪彩虹桥”。孩子们用不同色彩诠释开心、难过、生气等心境,在画作旁标注情绪触发事件,通过绘画这种非语言方式释放内心感受。活动设置鼓励分享环节,孩子们在真诚表达与专注倾听中,逐渐学会辨识自身情绪,理解“每一种情绪都是成长的重要部分”,在积极反馈中建立情绪接纳意识。

▲图为阳光心理守望者团队在福利院活动现场

情绪释放:练习呼吸气球操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以“小松树”姿势站定,系统教授“腹式呼吸法”。“鼻子慢吸123,腹部如气球鼓起;嘴巴轻呼6秒,腹部缓缓回落”,简单易懂的指令让孩子们快速掌握“抓、停、放”的情绪遥控技巧。随后的“团队气球大合唱将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围圈同步跟随节奏呼吸,感受呼吸如海浪起伏的和谐韵律。志愿者现场示范,鼓励孩子们在日常情绪激动时默念“气球”,启动慢呼吸程序,培养即时情绪调节能力。

▲图为阳光心理守望者志愿在福利院活动现场

情绪调节:清空情绪垃圾桶

活动为孩子们发放三张彩色便签纸,引导他们匿名写下具体不快经历,让无形情绪“具象化”。在“仪式化释放”环节,孩子们依次将便签投入贴有 “情绪垃圾桶” 标签的垃圾桶,大声宣告“再见,我的生气!”“再见,我的难过!”,年长孩子还通过撕纸条的方式强化释放体验。志愿者适时引导:“情绪就像垃圾,丢弃它不是软弱,而是让自己更轻松”,帮助孩子们在健康的仪式感中实现心理减负。

▲图为阳光心理守望者团队在福利院活动现场

情绪共情:角色互动小剧场

孩子们四人一组,围绕“考试没及格”“弄坏同学东西”等生活化情景剧本,分别扮演“情绪主角”“安慰者”“观察者”,开展十分钟沉浸式演绎。表演结束后,志愿者组织交流分享:观察者点评安慰是否精准回应情绪,主角分享被安慰时的真实感受。通过 “情景演绎—角色体验—感受分享”的完整流程,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情绪识别与共情沟通的技巧,逐步提升人际互动能力。

▲图为阳光心理守望者在福利院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是“护葵新生态 向阳青力量”关爱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赋能行动的首场落地活动,融合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服务模式,将情绪管理知识融入趣味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后续,阳光心理守望者志愿服务团队将按照行动方案,持续开展“信任之光”“画里的小太阳”“活力伙伴”等系列活动,深化“预防—识别—干预”三级服务体系,推动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通讯员:刘显枰)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显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显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社会实践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