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齐麟子 姜宇朦 李伊涵 郝梦源)“用艺术搭桥梁,以语言暖童心”,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星火融爱 语润星空”孤独症艺术推普疗愈计划自开展以来,联合西安市雅正志愿服务中心,以真诚与热爱陪伴,为孤独症儿童搭建起沟通世界、展现自我的平台。近日,团队小记者王心奕、王怡暄对话该计划中的志愿中心老师、特殊儿童家长、志愿活动指导老师及团队志愿者,从四方视角解码这场公益行动中的成长蜕变与温暖力量。
志愿中心老师:双向滋养的公益路,每步都动人
“从孩子紧闭的心门到主动分享画作,从抗拒发音到努力开口,每个微小进步的背后,都是志愿者用耐心与爱铺就的路。”作为计划全程见证者,同时身为孩子家长的雅正志愿服务中心李老师坦言,活动中最触动她的是“双向成长”的力量——高校志愿者与社区、志愿中心携手搭建温暖空间,以专业引导叩开孤独症孩子的心门,而志愿者自身也在陪伴中学会了极致的共情与等待。
“孩子一次主动的眼神交流、一个努力发出的音节,都离不开志愿者无数次的倾听与鼓励。”这位老师表示,希望更多人能加入这场公益行动,让这份双向滋养的温暖,持续照亮孤独症孩子的成长之路。
特殊儿童家长:孩子蜕变藏暖意,社会关怀记心间
“以前孩子见了新面孔就躲,现在能主动和志愿者姐姐聊天,还愿意分享自己的画!”提及孩子参与计划后的变化,一位特殊儿童家长难掩欣喜。她表示,志愿者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孩子封闭的小世界,不仅帮助孩子在超轻粘土彩绘瓶、生命周期折叠书等课程中提升了语言与社交能力,更让家长感受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支持。
“亲子一起创作时,我们的情感联结也更深了。”这位家长衷心感谢所有参与者的付出,同时呼吁社会能以更平等、尊重的态度看待特殊儿童,助力他们逐步融入社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团队指导老师:志愿者破茧成长,公益热忱待传递
“刚开始,大一的志愿者们既忐忑又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深度接触孤独症孩子,还要设计适配的手工课程。”团队指导老师晁梦雨回忆,尽管面临挑战,但志愿者们通过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不仅顺利完成了每日活动,更在过程中打破了陌生隔阂,凝聚成了温暖的志愿共同体。
“他们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欢呼,也会因沟通的艰难失落,但从没有一个人想过放弃。”这位指导老师表示,正是这份不放弃的热忱,让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与接纳不断“生长”。晁梦雨老师希望高校能持续开展此类社区公益活动,让更多大学生用专业与真心,为特殊群体照亮前行路,让“被接纳”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团队志愿者:与“星星的孩子”并肩,赴一场双向成长之约
“我们不是‘帮扶者’,而是和孩子并肩同行的‘伙伴’。”谈及参与计划的感受,团队志愿者代表表示,志愿者们始终以平等姿态走进孤独症孩子的世界,而非带着怜悯与俯视。在艺术推普课堂上,他们见证着孩子为一个清晰发音反复努力的执着,也欣赏着孩子用画笔描绘内心的斑斓色彩。
“陪着孩子从流连自我小世界到分享画作,从抗拒发音到努力开口,每一步都浸透着热爱与坚持。”这位志愿者表示,这段经历让团队收获了孩子纯粹的信任,也学会了极致的耐心与共情。他们希望能通过社区实践计划延伸活动模式,让更多人看见孤独症孩子的光芒,也盼更多“同路人”加入,让爱与疗愈常伴孩子成长。
撰文 | 齐麟子 姜宇朦 李伊涵 郝梦源
视频 | 王心奕 王怡暄
审核 | 晁梦雨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齐麟子 姜宇朦 李伊涵 郝梦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齐麟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